如何取舍,做到忙而不乱,生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让生活变得既有力量,又有欢乐,这些应该成为我们常思考的问题。
一个民族的复兴或衰落,常常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崛起或萎靡为先导。中华民族的复兴,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民族精神立足于民族的情感认同,而民族认同是民族传统中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因着他们对天主的爱,我们全家蒙受天主的祝福,我大姑姐脾气性格像极了我公公,也是一个热心善良,时常为主做工的好教友;我小叔子已经修道9年了,在石家庄神学院也是一名很出色的修士;而我和我老公常年在北京工作,
常听老一辈的教友讲,以前教友们视神父的旨意为天主的旨意,教友们极为服从。而且当时的神父生活朴素、博学多才、处事公正,很让教友们敬佩。可如今世道变了,很多时候从教友嘴中听到很多对神父的不满。
那么我们又怎能盲目乐观,以为自己会祈祷、会默想、常进圣堂就可以稳操胜券轻而易举地获得永生。我们必须不断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善的痕迹,是否想耶稣之所想,急耶稣之所急,是否以实际行动分担他的痛苦与救赎?
我常呼吁通过外交途径,也就是透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因为这关乎人类的未来。今天扩大化的战争必将毁灭很大一部分的人类和文化,带来方方面面的破坏。
天主教教友常祈祷、勤工作、善施舍、多感恩、行孝道、慎言行、传福音……这是对我们灵魂的爱。
大训堡堂区不断有教友为学习班送来米、面、油、水果等生活用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原教区茨林堂区九十岁高龄的兰哲一神父与回家省亲的服务于上海教区的吴宣传神父、三原总堂的宋勇毅神父及副本堂王神父及来自渭南教区身残志坚的常姊妹和她两个优秀的女儿
她母亲常常会带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去她们的家,给那些穷人免费提供吃住,而且为了不伤害那些人,她会告诉孩子们那些人是他们的远房亲戚。
得胜的教会在天享福忘不了在世的教会,常为我们转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