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后,因时局变迁,修院停办,加上家境贫寒,家庭负担过重,中途退学。父亲回家后,勤恳务农,不敢稍有懈怠。当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叔叔、姑姑年龄尚小不能自立,全家共有10余口吃穿的重担,搁在他的肩上。
但同时也喜欢信德丛书,因为那是所有写作爱好者学习的典范和灵修的根本。记得第一次写稿子被刊登时,收到了信德和几本书籍。要知道,在十几年前,那些书籍是教友们眼中的“稀罕物”。
第二届真理杯全球华语圣歌创作大赛海报10位神长教友分别来自陕西省周至教区、西安教区、三原教区,他们有的是服务堂区的司铎、有的是在修院授课的音乐老师、有的常年奔波于陕西教会各堂区教授圣乐、有的常年从事教会文字福传工作
在这段艰苦和寒冷的日子里,我想,我至少还能送给她这一度的温暖吧?!”读到这里,我的心感动啦!更让我想起了在以往的生命旅程中,许多诸如此类的事。
当然我从哲学中吸取了许多经验,但同时经验里含有痛苦,并不是少年强说愁,是非常真实的痛苦。当穷尽思维无法得到解答,会对自己的生命产生怀疑,而世事之变幻无常更加剧这一痛苦。
在这片荒漠里盛开着「天主爱德见证人」的花朵,他们是能单单以其临在带给他人安慰的男女。教宗转向医生、护士、实验室技术人员、照护病患的工作人员,以及为受苦者奉献宝贵时间的众多志工。
当晚,我们一起前往泾阳修石渡村过圣诞节。兰石神父就是这个堂口的主任司铎。这是一个有着为数众多的热心教友的大堂口。我们一到堂里,就被一位十分热情的教友迎到家中。他家腾出了两间屋子。
耶稣就是这样开始描述祂再次降临的过程,也就是将临期灵修旅程的核心主题。这个比喻很有意义,因为我过去几个月一直都在“出门远行”。相隔漫长的四年,我终于能回到家乡探望家人。
早上7点钟修院全体师生共聚一堂为毕业班学生(26名修士和12名修女)举行了感恩祭,弥撒圣祭由西安教区党明彦主教主礼,修院培育团十余位神父参加共祭。
据文献记载,徐光启生平最喜欢的两项神修工夫,即每日神领圣体与诵念玫瑰经。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带动教友们去行这些热心神工。徐光启不仅热心修德,而且严格遵守教会的诫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