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堂李刚建神父向笔者介绍:随着近年来赴圣母山朝圣的各地教友日益增多,扩建圣堂、增设附属设施势在必行。
大家又选出办事公道的庄月华教友作会计,把大家的献仪登记下来。有的教友为这些乞丐洗衣、理发,有的干脆拿来自己的衣服给他们换上。
另外,为了自养,马明德神父(中国第一位回民神父)在银川建有奶牛场,同时,在镇河堡买地10亩建农场,专为放牧奶牛。
艰难的建堂路由于没有教堂,直到目前,教会活动、礼仪生活一直在陈林阵家中举行,随着教友的不断增多,建一座圣堂已是迫在眉睫之事,更是大家一致的愿望。2007年,教友们购得了教堂地皮。
3、在利玛窦6人小墓园西北不远处,建一3米高的六角形坟莹,埋葬死去的中外教友的尸骨,又称“致命亭”。
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并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负责组织这次活动的张建定神父和两位修士,早在一个月以前,就已开始筹措,着手准备。
现在的人民路民航局售票处),进堂望弥撒的人虽然不多,总算有了新的进展,宗座闻讯甚喜,随即派德籍圣言会神父奚伯乃来迪化帮助传教,又拨款在迪化小南门外(今日的和平南路)买了约200亩土地,经过数年的辛苦,建起了一座圣堂
一进楼口,我头脑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我家老房子也是一楼东屋,闲着没住,要是也能建个这样的祈祷所该多好啊!回来后我跟代母在电话里分享这个念头,代母欣喜地支持我:你祈祷啊,天主若愿意,必会成就!
因为此次建堂中的材料采购由黄神父带领教友亲自负责,省了不少。”堂区义工李少芸教友也表示,仅圣堂的不锈钢护栏一项材料就在黄神父的亲自过问下节省了好几万。
比如他当时看到教堂比较小,教会缺人又缺钱,急急地想把它建设好。于是刘唯理就跟几个教友商量一起做生意赚钱,要建一座教堂。凭着这种初期的激情,大家一拍即合,立即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