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教经历易多默1925年出生于教外家庭,长大后,宗教在他的生命中更是一片空白,然而天性善良的他,对真理却独有钟情,他留心把握每一个认识真理的机会。
这些老教友,她们确实是热心教友,是教堂的基本力量,多少年来她们一直是教堂的顶梁柱,并且形成了风雨无阻,雷打不动进堂的好习惯,就是进堂念经,祈祷,参与弥撒,尽本分。至于福传吗!那是神职人员的事。
但是有一些却成了挂名的教友,对信仰生活不屑一顾,滑入了世俗主义,成了金钱的奴隶,钱牵动着他们,到处奔波,“好不辛苦”,他们的生活有时便是吃喝玩乐,更有……;有的进堂领圣事热心,一出堂门便忘了圣事的意义,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有些麻木、冷漠、懈怠,心灵好象进入了冬眠期,停止了一切的生命运动。但是,我也为自己感到悲哀,一具没有活力的躯壳就是行尸走肉,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也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奇怪的是,他老伴虽然同意他进教,但她自己却无福接受福音;五、萧若望,近邻,也为黄浦军校老人,今年83岁。目前虽健在,但体弱多病拄杖难行。从5位老人的进教动机和年龄来看,当须确记。
说起董大姐和老伴的进教经历,真是天主的一种特别召叫。
对于信仰有些人喜欢从纯理性入手,有些人喜欢从纯感性入手,如果理性能够融进感性的成分,好比骨中带肉那是更好不过的事。
在我心目中,郭修女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十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无论是在家中会客或行走在路上或进堂祈祷,必定身着修女服装,头戴修女头帕,时刻不忘提醒自己是一位修女,为基督的福音做一张活名片。
渐渐地家人进堂的人开始多起来,最先是我大姐这个家庭开始发生变化,全家人在大姐带领下都领洗入教。以后她带领全家人,经常参加堂内教友组织的分享活动,使家人更深一步地了解信仰知识。
袁鹤群是去年刚刚领洗的新教友,他在感言中讲述了自己的进教历程和培训班带给他的信仰、礼仪的提升与解惑。他说:我进教以前,很少用行动活出善的理念。通过学习我更懂得了说出的话是要用行动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