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是一个治丧委员会的官网链接,以及老校长的半身像照片:在黑色的背景下,老校长身着深色西服,司祭的白领非常明显,正也应了他所言:我从来没有想成为别的,除了成为司铎;做神父本身是一个伟大且非挣得的恩宠,我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司铎生活并死去
如经上说到:若瑟的哥哥嫉妒他(创37:11)、司祭长嫉妒耶稣。
直到有一次,我默想马尔谷福音的基督受难史,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下,路过的人,经师与司祭长,甚至与他同钉的人都讥笑咒骂他的“无为与狂妄”,突然有一种很深的触动,体验到天主匪夷所思的爱,很享受这种感觉,也体验到祈祷的奥妙
这些“贝加马斯基人”(来自贝加莫的人)是有好司祭名誉的,对吧?勇敢地前进吧!
我们在第一篇读经(编下36:14-16,19-23)中听到了犹太人两千五百多年前的遭遇:由于司祭和众人的罪过,他们个人和民族遭受了惩罚,土地荒芜、圣殿被毁、被充军到巴比伦。
随着教宗比约十二世的改革,再次将主的晚餐弥撒移到黄昏举行;为牧民理由,「濯足礼」可在弥撒中讲道后举行:「为选定的十二位男士」、坐在「司祭间或教友席」,主礼给他们洗脚、抹干(不再提及亲吻)。
同样的,我们每一位基督徒也是“君王”,因为从圣洗圣事开始,只要是基督徒,我们就分享了主耶稣的三种职务:司祭、君王和先知。基督徒作为“君王”,就是像主耶稣,并跟随主耶稣一起去为荣主救灵而服务人群。
自从梵二礼仪革新后,许多圣堂的大祭台上已看不到圣体柜。有的将圣体龛供在祭台旁边或一侧,也有的大型圣堂把圣体柜供奉在特设的小圣堂里。有些老教友觉得这样对圣体不够恭敬,也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教会相信已亡的信友,可能由于罪罚和小罪,仍未能进人天乡,必须经过一个炼净的阶段——教会习惯称他们为炼灵;而在世的信友可藉祈祷、善工、献祭帮助他们,使他们早日升天。
15位神父参与了共祭,3500多名教友参礼。弥撒后,由张畔天主堂秧歌队、毛团天主堂秧歌队、弦乐队等160人表演了精彩的节目,给节日增添了欢乐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