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踏入外邦人的境地——提洛和漆冬,在此境遇与一外邦女子辩论救恩的范畴。救恩及于本民族抑或万民,不仅仅是耶稣与宗徒时代的争论焦点,亦是日后教会讨论救恩达于教会抑或外教的论点。
1教会是一个奥体(Mystery),是基督的奥体,是圣神的工作,是圣宠的标记,是天主圣三在信友团体中的临在。 教会也被认为是一个共融(Communion)的教会。
大约1490年,丢勒和奈斯丁是一对好朋友,都是在奋斗中的画家。由于贫穷,他们必须半工半读才能够继续学业。可因为工作占去他们许多时间,两人的画艺进步很慢。
刚开始有张金旺、王先恩、李金苗等教友,当他们先后逝世以后,在天主的感召下,后继队伍不断自行壮大。助灵组的成员常年风雨无阻地奔走在工作的第一线,为教会忘我地工作着,为天主默默地奉献着。
虽然,从人的角度,从按劳分配的角度,的确不公平,但这是一个关于天国救恩的比喻,不是一个得冠冕的比喻,救恩不是靠我们的努力赚来,而是天主按照他的主权给予的。
(格前2:12-15)人可分为三种:1、属肉性的人——依肉体的欲望而生活,享乐主义。2、属血气的人——一切靠人的智能,人文主义。3、属神的人——听从圣神的指导,接受圣神的启示。
哈克特大使接受梵蒂冈电台访问,讲述了他与教宗方济各的会晤: 答:我从未与圣父谋面。我会晤过许多枢机主教和教会人士,但我从未与教宗会晤。我已经看到他做的许多事,因此本次会晤令我兴奋不已。
随即,在分组后便有序地展开了工作。7、8月份的四川还是很炎热,但是兄弟姊妹们为灾区同胞服务的热情超越了这炎炎的烈日。
对于只有两位修女,而没有堂区教友帮忙的主教府来说,实在不是一般的辛苦。她们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虽然很累很疲惫,但是她们仍不缺祈祷神业。工作和祈祷,服务和奉献,这就是奉献生活的样子。
王胜利得了八年的神经病,忽然痊愈的事,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陈村、产西、六冢一带的教友中传开了,人人称奇,教友们祈祷也越发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