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进一步说:“四旬斋期尤其邀请我们与耶稣重温他在旷野所度过的四十昼夜,他在开始度公开生活之前,先在那里守斋祈祷。
圣奥斯定曾把这象征基督的蜡烛比作旧约时代在旷野里为以民引路的云柱或火柱,“上主白天在云柱里给他们领路,夜间在火柱里光照他们。”
当他们被天主救至自由的旷野,天降玛纳吃得不耐烦了,不就不知好歹地抱怨他并想返回埃及重做奴隶吗?而今天的我们并不比以民好到哪里去,只求万事如意,稍有困难,便要怨天尤人。
在许多人眼里,那些在旷野无人之地的隐士是生活在炼狱里,其实他们是活在喜乐中。若不是喜乐的力量,他们哪能耐得住那么长久的孤寂?而且还有吸引众人去找寻他们的魅力?
这就是耶稣在旷野里受到的三个诱惑的本质。教宗解释道,「正因为耶稣亲身经历了诱惑,祂才痛斥这些人说:『你们横跨了大半个地球去劝人改教,当你们找到一个改变宗教信仰的人时,却将他变成奴隶。』
这几天的礼仪读经都在谈论若翰的使命,他生活在旷野中,劝人悔改,给人施洗。所有人都去他那里,包括法利塞人和法学士,但他们只是远远站着,不是去接受他的洗礼,而是去监视他。
耶稣所指的是梅瑟与以色列子民在旷野中的事迹。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叙述,以色列子民受不了旅途的艰辛,遂「远离上主,说梅瑟和上主的坏话」,上主於是打发火蛇来咬死他们。
这时代的困难使你们也得分担众多弟兄姐妹的痛苦:你们也跟他们一样,有时被迫关闭或者放弃你们的会院,走到别处;你们也知道年龄、孤独和痛苦的考验;当你们在横跨旷野的过程中保持忠信时,你们也会体验到旅途的艰辛。
自己的整个人生仿佛就是一部完整的《出谷纪》,当年自己那个南下选择活脱脱就是过红海,新我(以色列人)上岸了,旧我(埃及兵士)淹死在水里;2009年作传道员的选择更像是跨越约旦河,若没有凭着信德的冒险,也许自己现在还身处旷野之中
祈祷完毕,天色微亮,东方泛白,不知怎地,忽有一种我们与耶稣同在旷野彻夜为祂所拣选的人祈祷之感。我们深信,今天必是天主圣神大大做工的一天,今天必是人灵皈依主爱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