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钻研灵修神学,潜心于默观神修,已近高深境界,读者可从他的著作中窥得一二。他著作等身,已被译成多国文字,且是灵修生活的极上作品。
人从内心渴望无穷的境界、思念永恒、寻求美善、渴求爱、需要光和真理,这些将他导向绝对;人的内心渴求天主。人在某种程度上知道自己能够转向天主,知道能向他祈求。
教宗说:这段圣经章节同我们谈了寻求天主的漫漫长夜,为知道他的名字和看到他容颜的搏斗;是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请求天主祝福的祈祷之夜,藉着悔改和宽恕有了一个新名字和新境界。
自然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磨合阶段,甚至有些终生也难改变的习惯、臭毛病,只有在爱中理解、体贴、包容、适应,或用改变自己的明智作风、牺牲精神来迎合对方,取悦对方,如此才能争取婚姻家庭的长治久安和真正的和谐美满,真正达到1+1=1的完善境界一个有信德和爱德的优良伴侣
他还多次在演讲中说世界大同和天下为公是他思想中的最高境界。1924年3月2日,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会上说仁爱也是中国的好道德。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他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然而,身处美丑交融、真假难分、瞬息万变的人世间,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正确圣善的观点的确是难上加难,加上世俗、邪魔的强烈诱感以及糊口谋生的辛酸烦忧,人也更难向完美高尚的境界登攀。
四、如主爱人爱人是最高的境界。我们本是可怜的受造物,得罪了天主,而天主却从来不计较我们的过犯,甚至赐下自己的独生子救赎我们。天主时刻以慈父的心肠包容我们的一切。
为达到此境界,你当长时间的置身在天主的阳光下。
2011年5月11日﹐关于祈祷主题的系列教导中﹐本笃十六世说:「人从内心渴望无穷的境界、思念永恒、寻求美善、渴求爱、需要光和真理。这些将人导向终极目标:人的内心渴求天主。
而天使所说的不要在平原任何地方站住的寓意,就是要我们在修德行善的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不断地在德行的大道上前行,如此才能获得天主将赐予我们的安然无恙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