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时任甘肃首牧的传教士韩默理(HamerFerdinand)积极向罗马教廷传信部请求解决鸦片这一敏感问题的方法。
返回悉尼后,担任亚洲学生特派司铎,及后来的「太平洋亚洲区平信徒传信会」指导司铎,和在修院担任教学工作。一九六二年又再被派去纽西兰的低夏特。
1922年12月,罗马教廷传信部部长王劳松转谕委托美国本笃会在华创办公教大学。
直到1939年教廷传信部公布《中国礼仪敕令》阐明,祭祖不属于宗教性行为,允许神长教友祭祖。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久而久之,教宗用来传信的物品也代表了教宗的权威。于是,今天的教宗通谕,也被称为Encyclicals。教宗通谕的内容是关于教义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教会纪律的问题。
开始学员只有十六位,不久越来越多,校舍不敷使用,幸承教廷台湾大使高理耀主教,向传信部申请了三万美金,于是为校园增购了两千多坪土地,扩建了为五十多位学员的培训房间。
这个被称为“传信部”的部门有点像一个帝国,该部的部长常被称为“红衣教宗”。为什么说这个任命很重要呢?以下是理解方济各决定的重要性的三个关键。
年长入大修院,因学习刻苦勤奋,学业德品皆优,遂由教区派往罗马,于梵蒂冈传信大学深造。
二、修道历程1952年,在内蒙传教的比利时籍王守理主教到了香港,他去罗马向传信部部长请示说:在海外有很多华人没有人照顾,我可不可以去照顾他们?教宗便给了他一个特权,让其负责海外华人的牧灵工作。
在一次圣体大会上,他关于玛利亚和圣体的出色演讲赢得了当时在场的传信部部长范·罗苏姆枢机(VanRossum)的赏识,遂被枢机推荐到传信部去工作,他欣然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