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他看似在绝境却转瞬又逢生;有的人对天主有了认识,而决心修德成圣,天主会安排一些挑战本性的事情,并以圣宠扶持,使善志得以实践而成为德行。
教宗在讲道中谈到他担任普世教会牧人的职务说:“我治理教会的真正计画,是不照我自己的意愿、不遵循我自己的想法,而要与整个教会一起聆听天主的旨意,由他来引导我,这样,便是由他自己在这个历史时刻来带领教会。”
就像善心的撒玛黎雅人,我们努力提供具体而慷慨的答复。然而,往往不容易做到在精神生活与宗徒行动间,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合。
其实圣母在天主教的信仰定位是很明确的——即圣母是耶稣的母亲,她也是一位凡胎,是耶稣的忠实门徒,不是神,所以教会对圣母的信条是——敬礼而不是敬拜。
在圣母身上,无染原罪启示了两件事:第一,人类最初的处境并非如此,我们现在是活在一种不该当如此的境况中;第二,天主对人类忠诚而永不收回的爱情。
他指过去报读网上福传学校的华人学员,因身处所在地的语言问题,或因工作轮班等情况而无法在堂区慕道;他表示,某些地区的在囚人士亦能报读网上慕道课程,「曾有华裔人士在海外入狱,(当事人)透过监狱专职司铎联系网上福传学校
教宗表示,“要紧的是,善事必须做好:它不可是纯粹的即兴行为,而需要智慧、计划和连续性。它需要一种集思广益和众人同心协力的愿景,因为若彼此合不来,就很难行善。
接着,他提到教宗最近结束罗马尼亚访问、在返程途中说过的话:“政界人士‘绝不’该散布仇恨和恐惧,而该传播希望。”
在教堂里举行的一场特殊弥撒,不仅为了纪念因信仰而殉难的基督徒,还是为了基于宗教或信仰等暴力行为而遇难的人[其中8月22日是第一次国际阵亡将士纪念日]。
祂来并不是宣讲法律后而离去,耶稣怀著怜悯的心而来。换句话说,祂为我们受苦,为我们献出自己的生命。耶稣的爱如此之大,因著怜悯祂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直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