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读经出自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但是这几篇福音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救恩史。
我们强调:“传教努力永远是教会应向当今人类贡献的首要服务,从而指导文化、社会和种族的变化,进行福传;从而为当今时代的人类贡献基督的救恩。
悔罪积善报主恩,笑也是歌,哭也是歌。读经传福驱恶魔。有酒也乐,无酒也乐。”他还说:“分享交流会上,神父、教友的真知灼见如春风拂面,如细雨润物,令人很受教育,获益良多。” 福传分享于18日结束。
将临期的第二阶段(由12月17日开始),是以期待主再来的心情,再次体味基督第一次来临时,所带来的救恩。正如将临期第三主日集祷经所祈求的:我们以欢欣鼓舞的心情,隆重庆祝主救恩的来临。
如果创造已显示出天主对人类的爱,并且创造已经是救恩的开始,那么主耶稣基督屈尊就卑降生成人更是天主向人类彰显他的大爱的高峰。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
教宗方济各最后谈到若望保禄二世和30年前他以基督徒的视角针对受苦的意义而颁布的《论得救恩的痛苦》(SalvificiDoloris)牧函。
在读经员的带领下,大家一起诵读耶稣基督亲自许下的十二特恩,和耶稣圣心祷文,预示着堂区敬礼圣心月正式开启。
新约时代强调耶稣是天主与人间的唯一中保(弟前2:5),天主派遣圣子降生成人,奉献了自己,为众人作赎价(若3:16-21;格后5:14-15),使人得以恢复跟天主的正常关系,并建立在更好的恩许之上的盟约的中保
如何能让他们在与基督的十字架相遇中看到救恩的机会,而基督信徒心目中十字架的独特性不被消除呢?这为基督信徒是重大问题。本笃十六世自引退后不再参加拉青格的学生们的神学讨论会,今年已是第二次缺席。
为了在亚洲有效地宣讲基督的救恩信息,我们应该理解亚洲大陆和民族的历史,然后是文化、思维方式、风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