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圣洁的、超性的、有道德规范的、爱人如己的、和谐的生活,应尽量显露出我们与社会人群的不同之处。跟随我的人,不在黑暗中行走(若8:12)。
超出人的想象和逻辑思维,生活没有因为玛利亚是天主子的母亲而变得轻松顺利,更没有一般人所梦想的,众多天使和人群来照顾她们,服侍她们。圣母玛利亚和圣若瑟同普通人一样,每天操持家务,辛勤养家,善尽责任。
这位妇人的勇敢在于她没有藏在角落里默默哭泣,回避人群,在耶稣讲道的时候,她悄悄地去了,我们不知道耶稣的话语在她的心中有怎样的回响,但是知道她一直跟随,没有离开,直到耶稣看见她的那一刻。
这种态度[编者按:即诺斯底主义和伯拉纠主义]甚至可以来到教堂内,抑制为帮助被边缘化人群的真正工作。有时教会拒绝承认耶稣的面容是在穷人、病人和瘾君子们身上,甚至认为这样的事工是形成于教会内的寄生虫!
在人群当中的耶稣是很孤单的。这可以从若望的一段记载中看得出来:耶稣却不信任他们,因为他认识众人;他并不需要谁告诉他,人是怎样的,因为他认识在人心里有什么。
传福音就是撒播爱的种子、信仰的种子,要向更广大的人群撒播这种子,向人们传递一个爱的讯息:让人知道基督福音的中心是爱,因为“天主是爱”(若望一书四章),并教导人去和这爱的活水源头接通。
临危不惧的教宗随即从容不迫地站了起来,平静地继续走向祭台,而且,还边走还边降福身旁的参礼人群。在接下来的平安夜礼仪中,教宗按原计划为众人如期举行了子时弥撒。讲道时,教宗只字未提上台礼仪中的事件。
处处彰显出她是一个充满自信的农村人,既能看到富贵人群的优越,又能坦然面对乡下生活的清贫安乐。
二、经费流转要倾向牧灵福传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许多人总认为教会的经费,只能用在有形的物质资产上,就是欠点债也要搞,而谈到牧灵福传的经费,比如说印点福传宣传资料牧灵书籍,周济一些贫困人群等,许多人则认为这个投资没必要
朝圣堂内挤满了司铎、会士、修女们,教宗的哥哥格奥尔格‧拉青格蒙席也在人群当中。教宗在晚祷发表的讲道中提醒在场人士:“耶稣基督和全体基督信徒的使命的中心是宣讲天主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