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指出:历史中的基督教在逆境中的发展往往是其常态,其影响当代世界的神学之一就是‘希望神学’。
基督借着祂的死亡和复活,被立为光荣中的“主和默西亚”(宗2:36)。从祂的圆满中,主将圣神倾注于宗徒和教会身上。这不仅满全了天主早就承诺的恩许;更使天主的自我启示达到了高峰。
我还必须说,从中国教会人员那里收到的很多信件中,以及与主教、神父、修女和平信徒的会见中,我总觉得他们的愿望是在中国的教会能回到天主教会背景下的正常化。
诗人桑克在某篇文章中(可以在他的专栏中查到)说道,他忽然意识做一个基督徒意味着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当代现实(甚至当代意识)中的一切保持距离,这个距离对写作是非常有利的。
《序》中谈到,她在圣经中“寻妙”,其中妙趣源源不绝。“上主,我们的主!你的名号在普世何其美妙!……世人算什么,你竟对他怀念不忘?人子算什么,你竟对他眷顾周详?”
每天傍晚时分,云霞渐渐淡薄,暮色中远山如岱,辅大校园内喧嚣远去,椰树、芭蕉、木棉随着微风轻摆腰肢,一位白发老人身着蓝色布衣,手持念珠,静静地行走于小径……每天晚饭后都会绕着辅大校园散步
从咿呀学语,您三岁牵手父母进堂,到青葱少年,您的血液中浇灌的是信仰的种子;从步履瞒珊,到行走稳健,到祭礼服务,您从黄河岸边一步步迈出了跟随基督走向加尔瓦略山的美丽而又坚实的脚步。
让我们专注善行,在祈祷和爱中做警醒的人。
二是根据梵二大精神,教育教友要更新观念,树立传教意识增强传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未来,在两位神父的眼里是值得憧憬的日子,他们要加倍地努力,力争让武官坊会更具活力,让武官坊会这只中原“飞鸟”飞得更高!
在中国人的眼光看,禅家文化中的开朗与宽容,禅师语言中的奇志与灵巧,禅宗精神中的破除一切执见,以及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主张,深深影响了我国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