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克曼不仅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高度评价并充满期许,而且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的喜爱,数次提起与中国的缘分,我们不由得被这位76岁老人的真诚深深地打动了……“从小父母教育我热爱中国”当我们走进位于联合国大厦二层的联大主席办公室时,布罗克曼便亲自迎上前,微笑着与我们一一握手
他经常早早地坐在更衣所里祈祷(那会还不知道什么是日课诵读),每次我们(辅祭人员)一到了,他就缓缓地扭过头来,微笑地问:“家里兄弟几个?”如果回答是多于一个兄弟的话,接下来的回应就是“去修道吧!”
还有一个身材瘦点的神父也来了,手指了指那方墙上的小屋,微笑着说:“你们是坐墙上那口木箱里过来的吗?一定很好玩,但要注意别卡在墙里面出不来,容易受伤。”
上主不在风暴、地震或烈火中,而在“寂静细弱的微风中”。
从晨曦微露到繁星满天,每一步,都迈向灵魂的彼岸。曾在寒夜的冷风中宣讲信念,瑟瑟寒风,吹不灭心中火焰。面对冷漠目光与质疑的语言,泪水在眼眶打转,却从未有过一丝悔念。
《额我略圣事礼典》(SacramentariumGregorianum)于1571年首次出版;不久之后,古老的罗马圣事礼典(SacramentariumRomanum)及安博圣事礼典(SacramentariumAmbrosianum
屈指算来,我结识“信德”已经8个年头了。8年来,每当印有油墨香味的信德小报映入我的眼帘时,我干涸的心灵犹如小鹿渴慕溪水一般。
为了让朝圣教友多多了解教会文字福传的前沿阵地———“信德”,我要求广播室内两名女青年全天候向朝圣地教友们广播摘读“信德”,"福传广角"和"信仰园地"版的文章。"
信德文化研究所自成立以来,曾分别与宗教界、学术界和民间组织先后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了相关的论文集《信德学刊》。2002年8月24-26日,信德文化研究所在石家庄举办宗教与环保学术研讨会。
我是1994年开始读“信德”的,当时的版面虽小但内容丰富。我觉得“信德”很好。它将天主的旨意一点点渗透到每一位教友的心田,对灵修、信仰生活和传福音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