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关于教友及家庭「在中国的天主教会于近代历史最艰难的时期,教友们不论个人或家庭,或作为神修和使徒运动的成员,均对福音表现出完全的忠诚,甚至为基督付出苦难的代价。
他们建立教堂、发展教徒,在强大的藏传佛教势力中,艰难的存在着。
他的父母兄弟及年轻的妻子在那艰难的岁月,除了承受物质匮乏度日艰辛的折磨外,还得承受思念亲人的心理压力,所面临的痛苦十字架是不难想象的。
在极艰苦的处境中,杨神父从未怨天尤人,而将这一切皆视作天主的圣意,视作天主对他忠贞的考验,要他完成的特殊使命;在极艰难的岁月,他始终不屈不挠、坚定不移地忠于基督忠于教会。
耶稣所表达的是与我们为伍,同情我们在皈依、放弃自私和远离罪恶时的艰难,为告诉我们,若我们在生活上接纳祂,祂就能够挽救我们,将我们引向天父面前。
救赎给了我们,意味着我们获得了希望,由于希望我们可以面对现在,即使是现在是艰难的,假如他导向一个目标,就值得我们每天去努力接受和度过的。
这是今天清晨弥撒圣祭讲道中,教宗方济各结合读经和福音阐述的核心内容,指出了"面对冲突、艰难局势下可能有的四种态度"--行动迟缓、留恋、害怕、求助于上主和神圣的恩宠。
如此一来,我们的艰难和失败也都找到了意义。我们的罪过也在天主的爱内找到了意义,因为天主的爱始终宽恕我们。祂如此爱我们,永远宽恕我们。
确保世界经济"在能够使全人类享有有尊严生活的条件下"真正发展,"从老人到尚在母亲胎中的孩子,这不仅仅是指出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公民,而是地球上的每一员,包括那些处于最艰难境地中或者最边远地区的人们
想想那些处境艰难的母亲和父亲;想想那些向所遇之人传达宁静心态的病人,甚至是重病患者。这些人正是因着他们的信德才不炫耀自己的所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