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二十年来,国际混合委员会所推动的“大公合一运动旅程在行进中有不可分割的途径”有三:即爱德对话、真理对话和生命对话。
传教之家或者传教机构是接纳他们;予以他们人性、精神和使徒帮助的当然场所。教会的各个传教机构以及传教善会都是为了不认识耶稣福音的人服务的。
陈润华(左一)牵着盲人教友走出教堂二、依恃主获殊恩,重病孩得善终陈润华的儿子虽然有病,既没上过学、也没上过班,甚至不会认钱,但他心里头亮堂。
那时,盲人将会看见,聋人将要听到……”(依35:4-7)。每一个奇迹,不只是对一个人或团体的福报,更是天主临在的标记。通过奇迹,找到天主,才是我们信仰目的。
民国四十一年大陆发起「三自运动」,要教会自立、自养、自传,而且美国也开始参与韩战,形势变成无法回去,避静中决定来台湾服务。当时台北教区总主教郭若石为宣化时代旧识及有主徒会大修院同学心里便有回乡感觉。
通过这个「现代化运动」,教会回顾传统中某些备受忽略的方面(归本溯源),以寻求启迪和指导。
与此同时,我也想到了一些喜欢做梦的历史人物和现象—— 印度圣雄甘地(MahatmaGandhi)生前的梦想是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来争取民族独立,结束殖民统治。
这样才相称与被称为一个真正的传教使徒。—在与主的关系中活出信德的奥迹,其中包含宣讲福音。实际上,这要求克服在宣讲的内容和方法之间、以及信仰与生活之间所存在的任何对立。
并且在现代,使徒工作不但必须具有多种形式,而且必须超越一个堂区或教区的界限(同上,第7号)。
巴彦淖尔教区杜江主教深为这位耄耋老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呕心沥血、诲人不倦、生命不息、福传不止的使徒精神所感动,2010年曾经赋诗一首:“堪为圣范奉献一生,铎德荣主引路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