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尔大的问题不在于“行动”,而在于缺乏内在的定向与安稳。路加福音10:41-42“主回答说:‘玛尔大,玛尔大!你为了许多事情操心忙碌,其实需要的只有一件。
她在27岁信仰天主后,首先申请参加内地会,对方因她缺乏正式教育履历而拒之。
这种观点承认儒教也是宗教,但认为它只是精英阶层的宗教,是政治宗教,与缺乏文化修养的民间社会关联不大。然而,在我看来,基层社会的祖先崇拜也是一种宗教,它是儒教的一部分,尤其是乡土儒教的一部分。
我想到许多男女劳工,包括孩童,在不同的领域受到压制,不论是正式或非正式地,在家庭中或是农地,在制造工厂或是矿场;不论是在劳工法未能遵守国际规范以及最低标准的国家,或是在劳工权益缺乏法律保障的国家,这也同样是不合法的
(玛6:19-23)耶稣在这个比喻中,以他当时非常熟悉的生活,描述了当地老百姓由于保守、缺乏安全感等原因,往往会将财富埋藏在家中地洞里;但却难免遭受虫蛀、锈蚀,有时被贼挖掘偷窃这一生活场景。
高神父所言不差,因为在神职人员缺乏的今天,应该是信友担起信友团体责任的时候。
缺乏默观,这个祈祷就失去特性,就如保禄六世强调的:‘没有默观,玫瑰经就等于只有躯体而没有灵魂,这样的诵念有沦为机械式地重复着经文的危险,并违反了耶稣的警告:你们祈祷时,不要唠唠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样
更有趣的是当地学校恢复上课(学校曾经全部停课闹革命),却缺乏教师,大队看范神父上过大学(北京辅仁大学),就让还戴着牛鬼蛇神帽子的神父到学校教课。这样,一个劳改犯就鬼使神差地当上了乡村的人民教师。
由于在讲授要理的过程中意识到缺乏一套系统的教理知识和讲授技巧,于是1980年,她在台北牧灵研习所读了两年教理讲授神学。
这一切都是由于在法国大革命的动乱时期缺乏神父。在那时,儿童们只接受了肤浅的宗教教育。十八世纪的詹生(荷兰神学家)天主教改革派教义泛滥并依然侵蚀着人们的虔诚信仰,阻止人们行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