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1日,邯郸教区社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张修女、袁修女和利玛窦志愿者带着助学金一起去探访学生妍妍。在与妍妍的奶奶交谈,得知她的儿子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一年下来需要巨额医疗费。
宋律师授课最后,银神父、唐神父、吴神父举行祝福礼,并为今年过80岁生日的老人献上香甜的蛋糕,成都市平安桥天主堂第六届重阳节联欢活动在喜乐的生日庆祝歌声中谢幕。
这一来真使进德公益的财会人员犯了难,大家只好从网上搜寻查找,在百度网上搜寻到的重要线索有两条—— 第一条是在去年6月的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第六届“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上,香港爱心人士、台商吴基滔先生被授予
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被认为是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索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
南堂坐落在北京市宣武门内大街,是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创建的,当时只是一间小堂,叫宣武门天主堂,明末清初,北京东堂、北堂相继落成,宣武门天主堂才改称南堂。
由利玛窦口授,徐光启笔述的《几何原本》是利玛窦在罗马学院的老师克拉维乌斯(CHR·CLAVIUS)讲授的课本。他出生于德国,18岁时在罗马入耶稣会修道。
(见耶鲁大学史景迁著《利玛窦的记忆秘宫》)利玛窦在罗马学院求学时,正值不久前(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分裂言论,攻击罗马教会。因此,他是在持续不断的宗教派别间的论争中长大的。
在大才子彭神父幽默风趣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缓步踏上了利玛窦神父的足迹之道,一步一阶梯,神圣、庄严、肃穆。
耶稣会利玛窦(MatteoRicci)神父的画像放置在祭台前,他是16至17世纪期间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去年十二月被宣布为“可敬者”,利玛窦深受中国天主教信友的爱戴。
届时,教宗将前往大田教区参加第六届亚洲青年节、一百二十四位韩国殉道者列真福品。 韩国主教团主席,济洲教区主教姜禹一蒙席签署的主教信中继续表示,教宗的访问是许多亚洲国家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