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对这对夫妇的思想说褒贬,也不对残疾儿子的选择说对错,这里只说一个问题:爱。人类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高级动物,人除了需要衣食住行等物质保障外,还有一个精神需求:爱。
黎巴嫩著名的天主教广播电台“爱德之声”电台是中东唯一的基督信仰电台,现已成立20周年。“爱德之声”电台于1984年在黎巴嫩战争中成立。20年间,电台不断发展状大,成为黎巴嫩听众最多的电台之一。
科马斯特里总主教很熟悉德肋撒修女,本台记者贝杜托请他同我们谈谈这位女真福:答: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去世有10年了,她从未像今天这样活在人们的心中。因为圣人们永远不老!
有一天我看到日历上写着这些字:世界属于那些爱它的人,世界属于那些知道怎么去证明它的价值的人。真实的话!在每个人的心中存有一种无限渴慕,而用天主摆在我们心中的爱去爱(参罗5:5),我们就能满足这种饥渴。
(宗座圣赦院于2007年11月21日公布,为纪念圣母于露德显现150周年,订定凡教友自2007年12月8日至2008年12月8日期间,依照教会得大赦的条件,热心在法国露德山洞朝圣者,每日可得一次全大赦。
、爱三德却那么坚固。修女每每谈起藏族老妈妈时都会热泪盈眶。带着主的爱心去服务,自己吃点苦不算什么,心中是满满的喜乐和甘饴。
今年传教节的主题是“爱德是传教使命的灵魂”。教宗在文告中指出:“如果传教使命不由爱德来引导,不从天主圣爱的行动产生,则有沦为单纯的社会慈善工作的危险。”
妈妈便开始宣讲引用有关信仰的道理:处处与人为善,不争不抢,乐于助人……生活中的妈妈喜乐、热情、助人,时时处处生活实践着基督爱的圣训。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撒撒修女用服侍穷人的方式度过她爱人的一生:德撒撒,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27岁成为天主教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1997年去世。
音乐曾是我心中发出的自然的爱,我爱乐器,爱唱歌,但从未有人知道我的爱。雅各伯说:人的一生又短我的泪不自主的流淌。记得年少时,我的美丽的音乐。教师问我:你喜欢音乐吗,我连想都没想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