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看到世人的肤浅、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广泛流传的轻率性态度,休戚相关意识的缺乏,贪污腐败。青年们知道,没有天主,他们不可能面对这些挑战,不可能快乐地生活,也不能热忱地活出一个真正的生命。
报告整理出的13种公众反映较多的病态中,娱乐至死、享受主义、无所畏惧等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就人性而言,从众心理很容易激活人的原始欲望。
一、从消费主义到内心回归:圣心敬礼的自我觉醒我们生活在一个“受诱惑成为贪得无厌消费者”的世界(通谕第2号)。教宗敏锐指出,数字时代的“液态文化”和个人主义浪潮正侵蚀我们内心的深度。
教宗说,众所周知,在当今社会众多的矛盾之中,也包括了以下这一点:一方面,到处充斥著只以经济和金融为标准、以消费为导向的活动;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没有能力令收入的合理分配与发展的前景相配合。
在这种潮流文化演绎的背后,一些不良的文化也随之出现,比如像纸一样没有深度与重量的平面文化、崇尚口味与格调,以性感做包装的色情文化、歌颂武力美化黑帮的暴力文化、以经济与金钱为主导的消费文化等。
可是我们还没有合一,我们必须向这殉道的大公主义,也就是教宗方济各所说的血的大公主义多多学习。问:您认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全球受迫害的基督徒的状况呢?答:第一件事,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祈祷。
适逢《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问世55周年,以色列驻圣座大使馆这几个月推动了有关终止反犹太主义的运动。正值以色列于4月8日纪念犹太人遭屠杀的悲惨经历,加拉格尔总主教当天发表了相关讲话。
教宗方济各在亚西西签署《众位弟兄》通谕(梵蒂冈新闻网)手足情谊、多边主义与和平:这些是圣座驻日内瓦代表团于4月15日下午所举办的会议的核心主题。
教宗在信中再次谴责各种形式的教权主义,表明需要所有天主子民的积极参与。教宗写道:教权主义在教会的身体内制造分裂,煽动并有助于今天我们所谴责的许多邪恶的持久存在。
它的标准是胜利主义,一种没有十字架的胜利主义。”追求自己的荣耀的世俗化生活,使人失去了“谦卑受辱的耶稣,亲近每一个人的主,与所有受苦的人一起受苦的基督”,这是最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