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项活动是要于1月23日在米兰举行一项圆桌会议,以利玛窦用中文写的第一篇作品“交友论”为主题,讨论他的传教风格。此外,还要举办展览、音乐会并由马切拉塔的主教朱利奥多利主持一台感恩祭典。
雷神父于一九四五年创立思高圣经学会,完成翻译中文《圣经》,期望“圣言真正落实在中华民族中,与中国人同在”。
这台感恩祭没有弥撒讲道,信友祷词则是以中文、德语、英语、阿拉伯语和意大利语诵念。弥撒礼成后,教宗方济各乘坐白色的敞篷车,绕场问候了参礼信众。(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本文拟从利玛窦灵活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和修订身份到理解认同中国社会习俗,看其文化适应策略。……希望引起政教学三界的关注研究。
进入教堂的门厅,堂内志愿者见我们是从中国来的,特意找来会说中文的露易斯娜女土陪同。她非常热情地引导我们进入教堂内,安排我们这些外国人在靠近祭台的跪凳上一一就坐。
从那时起,她就成了全球华人读者最多的中文天主教报纸,成为丰富信仰生活的园地,了解中国教会的窗口。
1582年奉耶稣会远东巡阅使范礼安之命到澳门学习中文。次年随另一意大利耶稣会士罗明坚前往广东肇庆定居。为了适应中国当时佛教流行的社会风俗,他削发穿着僧服,自称僧人,还把自己的住所定名为仙花寺。
有意思的是,我到英国开课的同日,喜爱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教会的叶铎则不顾年迈飞往中国开始学习中文。
他与基督教圣经公会结缘甚深,并合作翻译中文圣经。他毕生致力于神学、圣经学与中西经典之研究,以中文讲授并撰述神学,倡导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去领悟天主的启示。
为此,他指示利玛窦和另一位新近抵达的耶稣会士罗明坚透彻地学习中文。这在今天看来可能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要求,但在当时,许多传教士认为学习语言是浪费时间,在传布福音时只满足于非常基本的语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