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人的本质如今愈加被贬低为可随意塑造的物质,因此必须予以拯救,使之摆脱意识形态的殖民现象、自私自利和谎言。後者以德行包装罪恶,以公众利益包装经济利益。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治好病人的事迹,耶稣让人看到一条转变的道路,民众因此跟随祂。教宗指出,民众跟随耶稣不是因为祂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是因为耶稣的讯息抵达了他们的心灵。
对司铎而言,苦难是事情正常运作的一个记号,这并不是因为神父要当个苦行僧,而是为了像鲍思高神父那样,有勇气以人的眼光和天主的眼光看待现实。
圣诞节,自是重中之重,承载一份使命与责任,带着嘱托与吩咐,在列车的行驶中,将人将心带向了盘锦——天主以他的能力和计划所建立的教会。来自乡村,又回到了乡村,自是别一番心情。
这些光环使人感到玛利亚就是一个超凡的人,和我们有很远的距离。这种观点也常常产生一个误会,以为玛利亚是“特权阶层”,她的所作所为不是我们平常人所能达到的。我们歌颂玛利亚的善言德表,但却可望而不可及!
(创二2)因此,「人的工作是在万物受造后,人从天主那里领受的圣召」。工作使人肖似于天主,「因为在工作中,人是创造者」,能成家立业。「天主看了祂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
圣奥斯定说过:人啊,你只有回到你的根源,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否则,你便永无希望。那人生的根源是什么?人生的根源,就是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那位造物主、真神——天主。
是否是有选择地“爱”一部分人,而冷落一部分人?还是爱所有的人?是“了解”、“关心”、“负责”的更爱吗?二、教会内的权威角色问题:教会从主耶稣身上承继下来权威不是指挥、命令,而是在爱中谦逊的服务。
这是一个可怕的诱惑,因为它使人只关心功能、架构、制度,以及『有用』的个体。」鲁普尼克神父直言,「倘若让世人看到,我们把基督信仰当作生活私事,这将是个丑闻」。
(梵蒂冈电台讯)第三届国际人道法大会10月27日至28日在罗马召开,探讨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在冲突中保护人民的作用。教宗方济各10月28在梵蒂冈克莱孟厅接见了与会人士,呼吁内心悔改和道德良知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