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吉普赛人适逢他们的真福切菲利诺•吉梅内兹•玛雅殉道75周年和冥诞150周年,特意来罗马朝圣。
厄则克耳先知在一次神视中,看到流放者的暴尸和干枯的骨头,藉着被注入一股生命的气息而复活。这神视体现了以色列人对未来复活的希望,即失败和蒙羞子民对重生的渴望(参:《则》卅七1-25)。
慈母教会传统的炼灵圣月又到了,我们自该遵循已往的惯例,利用一月的时间为去世的父母亲友恩人及众炼灵祈祷、奉献、克苦、牺牲,使其早脱炼苦,进入永生。
当天是天使报喜瞻礼,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提到两个报喜:第一个是天使向匝加利亚预报洗者若翰的诞生,当时匝加利亚正在上主的圣所内履行司祭职务,众百姓都在圣所外等候;第二个是天使向玛利亚预报基督的诞生,这件事却是在加里肋亚一个偏僻地区
美国纽瓦克总主教托宾(JosephW.Tobin)枢机当天上午论及日常经验中的爱的意义。
献县印书馆,是天主教献县教区为了就地满足教友、教会学生和传教员的诵经和学习,以及研究教理、教义和教会历史的需要,于1874年在张庄总堂内建立的印书房———胜世堂。印书房对外通常称之为献县天主堂印书馆。
为此,教宗方济各强调了最大的安慰是慈悲与宽恕,并结合了《厄则克耳先知书》第十六章尾声部分——列举了人民的许多罪行,说我不会抛弃你,而且会给你更多;这是我的报复:安慰与宽恕。
死亡经验教导她,生命不是这个地球上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应在所有事情上看见天主,所有的事物都在天主内,聆听圣言,在收敛心神祈祷的时刻学会以天主的眼光看世界。
年轻的神父,希望你在饮食起居吃喝穿戴上不要过分讲究,而把全部力量都放在牧灵工作上,常常注意节俭克苦。年轻的神父,希望你在每天的弥撒圣祭中,亲密地与主结合,借以获得天上的智慧,平安与喜乐。
教宗说:四旬期是忏悔的时期,也是克苦的时期,但其目的不在於自身,而在於与基督一同复活,更新我们在圣洗圣事中获得的身分,也就是再一次‘由上而生’,在天主的爱内重生(参阅:若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