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在医疗照护领域耕耘的灵医会,于2002年得到团体医疗奉献奖的特殊荣耀,会内许多的医生、修士也都各自得过台湾医疗最高荣誉医疗奉献奖,都显示出灵医会全体对于爱德与信德的发扬。
目前有不少教友,修士,修女及神父,认为不需要划出一段特别的时间来专为祈祷。至于那些认为不需要祈祷的人自然更不在话下了。很多人认为直接与天主来往是没有意义的事,必须在与人的关系上找到与天主的关系。
2003年,修会已有9位华人神父,还有10位以上培育中的修士。退居台湾的陈神父,偶而去新加坡走走,眼看著成长中的修会,他感到万分欣慰,2009年,93岁的老神父回归天乡。
圣本笃总结了隐修士应有的奉献生活方式,就是『祈祷与劳动』(oraetlabora)两个字。这是从默观、一份与主的深厚友情,使人有能力生活及带来天主的爱、怜悯和对人的同情心,都是在我们心中。
大批志愿人员,修女、修士、医生、专家、义工队伍,在上述机构中服务,完全不拿报酬,没有薪金之争,更没有劳资关系的麻烦,因为她没有老板。中国教会虽然已在艰难中恢复,但其力量在全社会中仅是沧海一粟。
还有一些问题面临着挑战,如教会的团结共融,神职人员的培育和修士修女圣召数量的下滑等,这些笔者从简就不多讲了。
当我决定弃俗修道后,姑妈每次见面,都鼓励我,希望我做名好修士,从精神上和物质上支持我。最让我难忘的是,我从上海佘山修院毕业后,一九九四年八月在陕北毛团圣神父时,家里去了许多人,姑妈也去了。
当我念完两年的哲学课,暑假从上海回西安,去拜见主教时,主教对我说,你将来毕业后,回西安修院要给修士们教哲学课。我当时大吃一惊,我喜欢哲学,但我也怕念那些艰深的哲学课,让我教那些课程,我真的很怕,很怕。
我们意识到,我们无法返回梵二会议以前的年代,那时候有许多神父、修士、修女,非圣职人员似乎并不需要。现在我们却有一股强烈的要求,那就是:不论谁,在不同的程度和情况下,都有责任来分担传播福音的圣职。
魏修士介绍说:“矗立在市中心壮丽的大教堂,在市民心中原是一所神秘的历史性文物,如今圣堂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络绎不绝的市民就赶来参观,先睹为快,一饱眼福,这正好也是无声福传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