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人性上的敏觉和历史的具体环境令两位教宗都关注人的尊严和穷人问题,知道他们期待着福音喜讯的实现。因此,在天主慈悲的观点上二人很相似。慈悲并不消除公义,反而超越公义。
这位新真福在苏维埃集团控制时期为信仰殉道,表现出以爱的力量克胜仇恨的非凡勇气。圣座封圣部部长阿玛托枢机9月26日向本台介绍了这位新真福的生平。
事实上,我们必须抱持对人类及其环境友善的伦理愿景,力求『使市场变得文明』。」在国家方面,教宗强调:「国家不能自以为是公益的唯一持有者,不准公民社会的中介机构自由地完全发挥它们的潜力,这会违反辅助原则。
教宗阐明,他们必须在一种具体环境中履行自己的使命。我向你们坦言,我为修生的培育担忧,不知他们是否能成为服事天主子民的牧人。但愿他们成为牧人。
他又将气候变化比作人的青春:“我们无法令环境恢复如旧,就如人无法追回青春,但为下一代着想,我们希望能延缓衰老。”助理司铎任泽民(JohnCioppa)神父相信,他们是香港首个堂区举办这样的活动。
借此举邀请他们“进入同样的爱的逻辑,特别是向弱小者、有需要者示爱。遵循他的榜样,每一名基督信徒蒙召在不同情况下、但永远常新的环境中重温善良的撒玛黎雅人的福音记载……。
三是指父母的爱。“善”则意味着“吉祥”,“美好”。在传统观念里,慈善首先是源于人内心的慈悲。明未清初,在江南地区兴起了专门的慈善团体。
教宗与欧洲主教团委员会成员教宗方济各“的确爱欧洲”,“为欧洲及和平担忧”。他关注旧大陆的历史,尤其是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事件,这也许因为与今天“有相似之处”。
“另一个变种发生在我们把市场或知识产权的法则放在爱与人类健康的法则之上的时候。还有一种变种发生在我们相信并助长病态的经济时,这种经济会导致少数人变得十分富有,他们所掌握的财富超过其他人所拥有的总和。
教宗强调方济各村生活的经验,那就是促使不同的现实和谐相处,例如尊重环境及人的生命的整个过程、度祈祷、兄弟友爱的生活,以及加强世代关系。重要的是,一个人应得到爱并被纳入“一个充实和有建设性的关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