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巨人藉着他信德、慈爱和宗徒般勇毅的见证,以及他伟大人性的号召力,帮助全世界的信者不要害怕称自己是基督徒、属于教会、宣讲福音。
「信德之门」总是敞开的,教宗写说:「跨越这道门槛是可能的,即是当天主圣言被宣讲,以及人心任由恩宠转化、塑造的时候」。在今日标志着深度信仰危机的社会中,「我们不能让盐失了味,让光被隐藏」。
(三)教友传教的自我建设为了能更好地实践福传,除了经常祈祷、参与弥撒、勤领圣体以及提高个人灵修生活之外,还应当研读圣经、考究教会教义和多看圣书,作为宣讲的资本。
此时,神父不由得说:天主安排的一切是多么的奇妙,让一个杯子换来这么一次成功的宣讲,找回了这么多迷途的羔羊啊!
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提醒我们,超性的启示「藉内在彼此联系的言与行形成;天主在救赎史里兴办的工程,彰明并坚强了用言语所表明的道理和事物;圣言宣讲工程,并阐明其中含有的奥迹。」
我特别请求这些圣职人员,要以这样的一种方式讲道,即所讲的道理要与天主圣言对圣事举行的宣讲,要和团体的生活有紧密的关联,因此,天主圣言真正成为教会生命的滋养和支持。
三治认为新教的宣讲非常出色,但操练则弱些;佛教宣讲不多,但较注重操练。那时三治先在庆应大学经济系修读了四年的经济学,然后又到东京教育大学读了两年的哲学。
谁会关心那些愿意寻找真理而没有人宣讲的外教人呢?谁在弥撒中听到手机铃声、孩子哭闹声更心烦呢?谁看到教友拉不起来更着急呢?谁最希望人们把天主的话记在心里呢……难道不是神父吗?你以为他们真得没有感觉吗?
三个该当遵行的基本原则是:一、见证,因为「教会的成长并非通过劝人改教,而是藉著吸引人心」;二、慈悲,它是真正的教理讲授,让信仰的宣讲变得可靠;三、对话,别无所求的自由交谈,它以爱为出发点,有助于缔造和平
日复一日,我们感受到牧灵和传教方面的转变的呼召日益迫切,因为教会的使命不是专注于自己,而是以天主对世人无限的爱来服务,藉此宣讲福音(参阅:若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