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1:28)古圣先贤曾这样祈祷说:“天主,仁慈的上主!你用你的言语,创作了一切,以你的智慧造了人,使他统治你所造的万物。”(智9:1-2)第三,“人并非为物而活”。
这忏悔行为以每日的良心省察作准备,极有助于心灵所需要的悔改,归向仁慈之父的怀抱。诚然,基督借着教会不断地在世间执行父的旨意,就是借着教会的职务在工作,所以基督始终是这种协调生活的基础与泉源。
所以,保禄宗徒劝告教友们说:“弟兄们,我因着天主的仁慈请求你们,献上你们的身体当作生活、圣洁并悦乐天主的祭品”(罗12:1)借圣洗圣事我们已经与耶稣同死,我们的生活应该时常带着耶稣死亡——自我牺牲的标记
他们一致相信,这一征兆来自仁慈的天主。于是,他们每日用心祈祷,以求被治愈那一刻的到来。三天之后,醉鬼铁匠阿布勒奇迹般地从病中痊愈。当它回到村庄之后,人们都认为:“阿布勒是三个人中最亲近天主的。”
也只有内心充满了仁慈、平安、包容、宽恕和大爱的人,才能拥有这种豁达胸怀,也才能见诸于日常的生活行动之中。
首先感谢全能仁慈的天主眷顾,感谢圣母的转求和保护,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年的历程……感谢离我们而去的最尊敬的吴仕珍老主教当年为我举行的祝圣礼。
司铎要牢记上主曾以慈爱的注视邀请自己为上主、为天主子民冒险犯难,并要感恩赞颂,因为「祂的仁慈永远常存」(参阅:咏一三五)。教宗指出,「感恩始终是『强而有力的武器』。
这项服务也体现在各种仁慈、慈善和正义的工作中。“毕竟,堂区是做慈善工作的最佳场所。
主持人问道:“是否有人不值得蒙受到天主的宽恕和仁慈,或人的宽恕呢?”教宗答道,“得到宽恕是人的一项权利”,这“也许令某些人反感”。若我们请求宽恕,我们众人都有权利得到宽恕。
但在祈祷刚一结束,倾刻间便会沉迷世俗红尘之中,虽然没有明言“除掉他”,但却用具体事实说明自己要把心中仁慈良善的天主耶稣“驱逐出境”;本来定志要服从追随基督,在四旬期内克苦守斋做补赎,尽量减少有害娱乐,但转眼间又会投入影视节目或狂欢滥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