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娱乐周刊》的著名记者施瓦茨鲍姆在博客上写道:如今的大众流行文化充斥着外形包装,而苏珊·博伊尔毫无矫饰的艺术力量重新定义了美丽的衡量标准。
你们反而使人受屈,使人吃亏,况且这还是施于弟兄!你们岂不知道,不义的人不得承继天主的国吗?’看来,默默地吃亏受屈真是好!天主喜悦这样的义人,也必降福他,让他喜乐到老。
我决定故伎重施,每天逼着他对我说妈妈别哭,我心急如焚,声色俱厉。星星每次看见我流泪,依旧视若无睹,无动于衷。 一年之后,我终于绝望了。
受多施也多这一切是否有点过分自重?或者至少过分注意内在的精神使我难免忽略四周的人和我们近人的需要?
就是在这里耶稣施行了震惊全以色列的复活死人奇迹,彰显了他天主圣子的身份。
若我们注视生命最痛苦的时刻,当我们失去一位亲人: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朋友,我们会意识到,在面对失去与分离的悲痛时,一种信念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认为这不可能是一切的结束,所施所受的恩惠不可能一无是处
我们该知道,若翰所施的水洗只是得到罪赦的外表特征:若翰便对大众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授洗,但是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强的要来,我给他解鞋带也不配。他要用圣神和火给你们授洗。”
(罗5:6-8)不但如此,他还说:“我去为你们有益,因为我若不去,施慰者便不会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了,就要派遣他到你们这里来。”(若16:7)所以,耶稣升天之后,立即派遣了圣神照顾我们。
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则教我们己之所欲必施与人。(连载之三)
让人轻财重义并积极关注他人的饥寒冷暖,常把自己所拥有的财富钱物也看作是天父让我们暂时保管和善用的工具,尽力争取具有耶稣所教导的超然物外的神贫精神,既不贪婪也不吝啬,借着自己所掌控的物品、慰苦济贫扶弱助残,广施神形哀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