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春风拂面的大学校园,能有幸与您相识、交流、交往,一直是我内心十分喜乐的回忆。那年与您迫不得已的分别,实在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那个曾和我们朝夕相处,悲欢与共的弟兄,那个曾和我们一起分享内心生活,那个曾为耶稣的召唤而离家修道,那个曾将自己生命分施给教友们,那个曾在忙碌服务于教区办公室的曹依纳爵司铎,脚步走得好快。
“你去听吿解司铎那里,是为了得到罪过的赦免,所以你在罪过方面做好准备;你去灵修导师那里,是为了向他倾述你此时内心发生的事,精神上的起伏变化、喜乐、愤怒,以及你心里的状况。”
分享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来自内心深深的感动,从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的失落和自卑,却时时刻刻在告诉我们在无声的世界里也可以很精彩,在寂静的天地里也充满了欢乐,在天主的爱里一样都是最疼爱的宝贝。
这么多年,家人都希望她能早点真正走到天主前,但我们没有好办法,怕触碰到她的内心,让她抗拒,随着感情的淡化,矛盾的增多,这件事就再也没有提过。
他们恳切的祷声随着这美妙的音乐,慢慢地渗入我们的内心,把我们一点一点地从喧嚣的世界唤回来,并在圣爱之神的陪伴下与主亲密接触。我们的心不断被提升,被改变了。
当然,最直截了当的回答,是说她那种出于内心的信仰,是天主圣神的直接“干预”,是天主亲自在冥冥中牵着她的手在前进。“这是超越理智的奇事,也是我不能明白的妙理。
弥撒结束时,教宗就地带领眼前五十万青年颂念三钟经,并向他们说:“要能够把天主带到人群广场中,首先必须把天主带到自己内心的家,就像领受天使报喜的玛利亚一样。
晚餐后,30多位兄弟姐妹穿上了小白衣,教友们顿时眼前一亮,说我们好象天上飘下的天使,兴奋和快乐始终充满着我的内心。8点开始弥撒,廖主教主持。
虽然每天独来独往,保持了完全的静默,但内心却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也没有来圣柏诺之前我所希望的神益,甚至还没有以前数天避静时的效果。这次有了充足的时间,但为什么默想和祈祷却缺乏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