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根据圣经对创造的记载﹐由天主创造的人是男是女﹐那是受造的人的本质。」两性论是人类的基本要素。现在人要抗议自己的天性﹐他如今就只剩下精神和意愿而已。
如果我们不坚信耶稣所说的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5:10),又怎么能为真理正义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呢?
今天,我们的教会正在不断地在走向社会,走进群体,履行主基督离世升天时留给宗徒们的那句训诲: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这使命教会一直继承并发展着,即使今天的教会传布福音的步伐并不及教会初期。
教宗在这一章中广泛反省了信仰与理性的对话,指出信仰并非强硬、不让步的产物,有信仰的人也不是狂妄自大者。相反地,真理使人谦虚,尊重他人并与他人和睦相处。
假若一个人是同性恋倾向者,他又寻求上主,有善意,我怎么能判断他呢?天主教会的教理对这个问题解释得很清楚,说不该因此让这些人处在社会边缘,应该让他们融入社会。
依撒意亚先知以葡萄园之歌开始说:我要为我所亲爱的人唱歌,是我所爱者的歌,论及他葡萄园的事(依5:1)是一个充满赞美的经文。接着在他著作的第12章1-6节就是一篇称谢天主救恩之歌。
耶稣在纳匝肋开始祂的使命时,走进犹太会堂,称自己被派来是为了释放受压迫者和俘虏,让盲者复明,开启恩慈之年,也就是开启宽恕和亲近上主之年,开通一条通往天主的道路。
受水灾影响,福建省南平市房屋倒塌严重,有1名教友遇难,4名教友受重伤,农作物大都毁坏。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接纳的神学」;换句话说,应当「发展真切而诚恳的对话,和平地建设一个包容众人的友爱社会,并守护受造界」。
教宗引用圣保禄的话说,“圣经完全是受天主默感所写”(参阅:弟后三16),称这就是《信经》所指的“祂曾藉先知们发言”。“圣神默感了圣经,也是祂加以解释,并使之永远融入生活、适用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