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观念在若望保禄二世的牧职期间崭露头角,但渐进的想法早在《人类生命》通谕(1968年)中就已经存在:「保禄六世在第14号阐述夫妻伦理时表示,有时容忍一个较轻的恶行是合情合理的,其条件是不可积极渴求这个恶
从辩论中看到教会的容忍海斯说:“如果这事发生在犹太教,更不用提伊斯兰教,可能不仅会掀起轩然大波,甚而会引发暴乱即流血事件。
我们都该记着,天主是爱,是慈悲、良善、同情、怜悯、宽恕的根源,他对那些忘其爱、背其命、违其教、辱其名、弃其规、忘恩负义大逆不道的罪人和背叛者,始终慈善容忍、一视同仁,反复采用不同措施、引导提醒,耐心等待他们良心发现
(若8:11)并非说耶稣容忍人犯罪,而是说耶稣想给罪人悔改的机会,因为一个罪人的悔改,在天上的喜乐远比九十九个不需悔改的义人更大。
让父亲觉得无法容忍的是这种行为丧失了最起码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我最了解父亲,一个自十五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的大男孩,作为长子,他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当生活有了逆转之后,他对所有的苦难者都报之以怜悯之心。
教宗在《致天主子民信函》中强调对这罪行予以零容忍,同时要弄清真相、伸张正义,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教宗谈到三种侵害的形式:滥权、践踏良知,以及性侵犯,并指出教权主义是导致这疮疤的主要原因。
无论如何,他采取绝不容忍的态度。这说明他为何严酷地迫害“天主的教会”,这正是大马士革事件发生的原因,非常确定的,从这个时刻起,保禄的生命改变了,他成为一个不知疲倦的福音宗徒。
今天我们看到,容忍与司铎生活不相称的行为举止,不是爱。同样,任由人传播异端,也不是爱。在这同时,牧杖也应该成为牧人的短棍,帮助人走艰险的小径追随主。
我们生活在一个欲望横流的时代,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犯罪的新闻,但是天主却容忍我们这个罪恶滔天的世界存在,为什么呢?
在他们的婚期将近时,两人的容忍也到了极限。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麦克遇到了一个叫阿提的人,阿提似乎对麦克一见如故,对麦克生活习性的了解也令麦克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