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里枢机在信函中回顾了教宗去年在伊拉克和塞浦路斯的访问:当时教宗以希望的朝圣者的身份走入“最孤独、最煎熬”的人群中。在今年为圣地募捐的机会上,枢机也邀请所有人慷慨奉献。
相反地,真正的喜乐“源自于深知上主从不让我们孤独无助的信念”。关于天主与我们同在的经验,教宗分享了他之前“在住院时和此刻在恢复期”的体悟。
然而,她感触最深的还是富裕社会的精神贫穷:“这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没有人挨饿,但却存在着另一种贫穷,那就是精神贫穷,人们感到孤独和无用。”
即使面对电视、电脑、手机等先进的信息交流工具,可以有很多没有见过面的朋友,但心灵依旧是孤独的,因为这种群体性的表达缺乏根本的人性化层面。
孤独的寡居者,她常去关怀谈心;有家庭纠葛者,她倾听她们的诉苦;年老体衰者,她和她们共同回忆往日的年华。对年轻人,她也非常地关心他们。同一研究室的李玲先后两次患乳腺癌和子宫癌,动手术后化疗期间厌食。
因为不想孤独,有人陪伴而结婚,那么有一天出现任何一个替代者能陪你,你原有的婚姻也会走向尽头。你为什么而结婚,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婚姻。因着对神的忠心,爱他赐给你的人,建立家庭,永不分离。
这位母亲的孩子被领养,虽然他们经常见面,但她依然感到孤独。教宗对她说,在某些困难的情况下领养可能是一种帮助。教宗勉励说:我建议你不要封闭自己,而要在基督徒团体中寻找陪伴。
我们作为信徒的沉浸在耶稣的祈祷中,渴望天父赏赐的共融恩宠,找到大公合一的唯一道路,就是在众多青年、老年人、儿童所背负的十字架痛苦中找到这道路,他们常常面对剥削、无意义、没有机会和孤独的痛苦,而耶稣在注视天父和我们这些祂的弟兄时
(玛廿七46)教宗阐明,耶稣向来称天主为父亲,但是「在孤独的深渊,祂第一次呼求『天主』这个泛泛的名号」,而且声嘶力竭地问:「为什么?为什么连祢也舍弃了我?」
缺乏关系,很多人会感到孤独,「少了前行的力量和勇气」。在要理讲授的结尾,教宗向大圣若瑟献上祈祷,求他护佑这些人和我们大家,愿大圣若瑟成为我们的「同盟、朋友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