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教宗方济各在日本所言,世界和平跟玉石俱焚的威胁无法相容;相反地,唯有「团结合作的全球伦理」能缔造和平。友爱促成对话与信任「不信任和恐惧会导致关系脆弱,提高暴力的风险。
人在尘世中生活每时每刻都承受到善和恶这两种相互矛盾,而又同样强大力量的吸引,是对道德戒律与伦理义务无条件尊重、服从,还是将个人的快乐和利益最大化,甚至是置于道德法则之上?
一种文化不但要靠其自身的生命力求生存和发展,其他如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等因素也影响其发展。十位博士的抵制呼吁不禁使我们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悲剧。
培训班安排5天,第一天首先由全国一会一团的姚顺神父给大家开讲了第一课“教会礼仪”,之后由刘学兵、赵明忠、樊义德、袁广义、张家起、李强神父分别给大家讲授了福传与传道员的培养、祈祷与灵修、婚姻伦理、礼仪与弥撒圣祭
1675年又译《司铎典要》在北京出版,专为司铎伦理用的神工书,共分二册;分①论司铎的地位和职务,举行弥撒虔诵日课与施行圣事。②关于超性三德、天主十诫和公教教规。
全能和全知是天主每一位自我内在的特点和本质,而全善作为天主的本质,更侧重于关系或伦理方面的本质和特点,是天主三位内在的交流共融和分享,即爱的本质和特点。而善作为天主的本质特点的根本表现则是爱。
参与调查的学生孙鹤龄说,在书面调查中,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追求精神价值去信仰基督,而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带有功利性需求。
「热罗尼莫的翻译工作教导我们,每个文化的正向价值和形式,为整个教会来说都是一种富饶。天主圣言在新的翻译中以不同方式宣扬出去、得到理解并且活出来,这些方式充实了圣经」。
在大公教会的信仰中,礼仪作为天主子民的公共祈祷高于个体默想、神学研究、善工伦理,而后者的起点与目的应该是颂扬——这是为什么教会8月15日的圣母升天瞻礼与这一教理教义密不可分。
教宗方济各在与工人们的谈话中这样说:工作应以人的福祉为追求的首要价值。工作不应仅以经济和盈利为目的,更应注重关系到人和人的尊严的目的。说到这里,教宗即席补充说:人的尊严与工作有很大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