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很少知道他真实的身份——一位虔诚的天主教神父。即使你使用维基百科去搜索,也只是在很少的篇幅里,能看到有关他真实身份的介绍。
ErnestoBuser的守夜人身份始于2001年,十年间这大教堂钟楼232级的台阶,上上下下不知爬了多少次,他大步流星迈着长腿在前面走着,寂静的螺旋形楼梯通道里,就只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和喘气声了。
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感动了全国的神长教友,在教会诊所服务的修女们积极请缨参战,决心加入到“抗典”前线,有的神职人员也愿以义工的身份作医护人员的助手,为“非典”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巴黎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表明自己穆斯林教徒身份的青年求职者得到面试机会的比例仅为4.7%,而表明天主教徒身份的青年求职者则有17.9%的机会得到面试。
当问起他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些不同身份时,布罗克曼不假思索地说:“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名神父,而且是一名贫民神父,我从智利的贫民窟开始我的神父职责,整天与贫民打交道。我愿意去倾听那些最贫穷的人们的声音。”
教宗强调司铎的身份就在于服务,正如基督来不是受人服侍,而是来服侍人的(谷10:45)。而这服务的工作在司铎的三种职务上完全显示出来:即善牧(君王)、先知及司铎。
“我们渴望以教会团体的身份,把我们的弟兄交托在天父的手中:愿这双慈悲的手找到他以福音的油点燃的灯,他竭尽一生传扬福音并为福音作出见证。”
每年,世界圣召祈祷日都邀请我们去反思圣召这份宝贵的礼物:上主召叫我们——祂信实的、一路前进的子民——好使每一个人能参与祂爱的计划,并为使福音之美,在人生不同的身份中得以体现。
好客的问题显然与亚巴郎的形象有关,他在玛姆勒的橡树旁欢迎了三位朝圣者(创18):“不要忘记好客;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实行了好客,却接待了天使”(希13:2),这段经文再次揭示了天主以陌生人/朝圣者的身份显现自己时所带来的意外和无意识的惊喜
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它不会轻易丧失,而且当我们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对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