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佛学理论和佛教教义的角度阐述爱国救亡的道理止恶、向善、遏制欲望是众多佛教宗派共同探讨的问题,也是中国佛教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思想基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迅速沦于敌手。
教宗保禄六世认为信德年是整个教会「对同一信仰作一次真实增长衷心宣认`」的隆重时刻;此外,他期望此宣认要依「个人和集体的、自由而有意识的、内心和外在的、谦逊而诚恳的」方式来确认。
教宗方济各的讲道是质朴的,简单的,是他内心的表达,是他信仰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在听众面前是抛开心扉,是很透明的表现内心。他的所做所为能注释他的言语,能使人感受他所信仰的,能让人体会到信仰的深髓和力量。
任神父在玻璃花窗前事实上,我觉得正是暗下来的光线,让人们明显区别于在其他建筑里的感觉,内心沉静下来,对悦天主。而我把第一稿设计图拿给教友们看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这完全看不出教堂的样子嘛!”
他们的朝圣之旅,实在是一次内心的旅程。他们寻觅天主,一直走向天主,寻找天主。」 教宗随即问:「一个将会在耶稣基督的教会晋牧礼上接受覆手的人应该是怎么的?」
天主取了人的形象,他爱我们之深,甚至使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为把人类的痛苦带到天主的内心里面”。
当我们因习惯、自私表现出冷漠、冷酷甚至凶残时,因圣神的光照、引导使内心醒悟而止恶向善并获得平安喜乐时,是与主耶稣相遇。
这种平静如水的涵养只有内心拥有了真正的平安和深度灵修的人才能在行动中自然流露出来。也只有内心充满了仁慈、平安、包容、宽恕和大爱的人,才能拥有这种豁达胸怀,也才能见诸于日常的生活行动之中。
因为他们的爱是片面的、外表的,心却在世俗事物上……所以有些人只是唱歌称颂我,献花恭敬我,在我面前轰轰烈烈地作九日敬礼,内心却没有诚意,我都看不起他们。只有那些真诚地从内心对待我的人才能使我快乐!
这一点在耶稣跟一位瘫痪病人的故事中表现得再清楚不过了;耶稣使他的身体恢复健康,只是以外在的形式表示内心的治愈,即:罪过的赦免(谷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