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两个时间用词“everyday”(每天)和“never”(永不)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做弥撒当是“everyday”,他规劝我遵守教会伦理禁止的事情当是“never”。
的确,按照丹麦哲学家齐克果的描写,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感性、伦理和宗教阶段。
1978年12月,沙博士出任新加坡天主教大学和华人团体的指导司铎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东亚伦理基础”课程。1980年9月,沙博士第三次回到巴黎总会院。
这份文件是历时5年的工作成果,一大新颖之处在于它涵盖了近期教宗训导的几项重要议题,以及生物伦理的课题。
本堂神父则让我去看电影《音乐之声》,这是有关一个修女最后选择婚姻的故事。不言而喻,本堂神父也认为我不适合。小时候,妈妈总是说我主意正,这里略含贬义,意思是说我不乖顺。
按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分类法予以编排,除天主教神哲学、历史、伦理、灵修、礼仪等图书资料外,还有多种版本的天主教百科丛书、经典著作、工具书和具有代表性的天主教杂志,以及几套缩微胶片、文献资料等。
当我满头大汗骑自行车去三十里外相亲时,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见面的竟是同性;我曾差点犯下近亲结婚的错误——娶表姐为妻,因为表姐没有信仰而我想救她的灵魂……我一边寻找着,一边默默地为婚姻祈祷
其中,班主任黄神父负责讲授入门圣事,南充教区的李正刚神父讲授后四件圣事,即修和圣事、病人傅油、婚姻圣事及圣秩圣事。
教宗说:需要本着爱和真理,友善并殷勤地接纳在婚姻圣事失败後又建立新生活的信友。实际上,这些人完全没有受绝罚,他们没有被逐出教会!他们绝不可受到这样的待遇:他们始终属於教会。
他对“信德”说:我希望有更多的教会牧者和教友关注社会和青年,帮助他们,堂区成立青年团体,组织青年活动提升他们的信仰,因为青年是教会和社会的希望和活力,主赐良缘活动也是为帮助青年的婚姻选择而筹办,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通过教会所搭建的平台找到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