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病人讲耶稣,讲救赎,讲灵魂的得救、为他们念经祈祷、唱圣歌,在病人痛苦时教给他们呼求耶稣,求助圣母,这是战胜痛苦的精神力量。
因为一个人的犯罪,死亡进入了世界;同样,因为主耶稣一个人的救赎,我们充满了希望,获得了新的生命——天主的生命。死亡迷惑了人的价值和意义,也模糊了人对爱和永生的渴望。
圣保禄说:我们就是全凭天主丰厚的恩宠,在祂的爱子内,藉着祂爱子的血,获得了救赎,罪过的赦免。的确,天主丰厚地把这恩宠倾注在我们身上(弗一7-8)。
(咏145:8-9)更为超绝的是他竟然派遣自己的圣子降生救赎,进而使他的无穷慈爱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且为普世万代树立了慈悲宽恕的光辉典范,借此拯救面临丧亡的人类,其慈悲怜悯的实际行动实在是空前绝后震古烁今
基督徒最大的幸福和崇高的目标是爱天主,认识并光荣这位创造者、救赎者和施恩者。
教宗保禄六世在《关于大小斋的宗座宪令》里说得很明白:克苦补赎是为帮助现代人领会天主是谁,他对人有什么权利,基督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救赎。肉身的外在克苦要与对上主的内在皈依保持一致。
毋庸置疑,如果因着自己和自己小圈子的富足强盛,物质充裕,力量雄厚而导致他人的贫弱匮乏、啼饥号寒,那就显然不符合耶稣基督的博爱精神,因为他的救赎无远弗届,广被万世万代万国万民,这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世俗主义价值观截然相反格格不入
在耶稣为群众讲这些比喻的同时,人脱离了会为自己带来死亡的生活模式,而获得救赎,获得新生。四位福音书的作者中,最伟大莫过于希腊人路加了,他描绘耶稣生活的语言风格深深获得希腊读者的欣赏。
(玛20:28)他为救赎我们受尽侮辱、痛苦,并牺牲了性命,我们也当为此而痛恨自己的罪恶,仰望天主的公义与爱,在不断悔改与成全中赞美主耶稣基督!
感恩祭就是在主耶稣内,连同圣母玛利亚,以及诸位圣人圣女们共同颂扬天父的光荣,共同感恩天主的救赎。因着这个颂扬的祈祷,我们每个人成了天主爱的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