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也特别向在任何医疗场所医治照顾病患的人士致意,并祈求圣母帮助每个病患得到身心的安慰、医疗照顾、以及友爱之情。
只有在共融中,每个基督徒才能够“同众圣徒领悟基督的爱是怎样的宽、广、高、深,”(弗3:18)为此,面对上述问题我自以为,冷嘲热讽固然错误,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正确。
介绍一下周长春的情况:周长春本是本村的五保户,现年71岁,每个周日和周四,都会骑自行车去参与弥撒和跪圣体一小时。他自身生活非常俭朴,从不坐公交车,风雨无阻,是我堂区的模范教友,他的行动使我很受感动。
因此每个教友就注定要长期在没有信仰的人群中生活。除了难以避免的外界压力,受单位领导或同事邻居的歧视、猜疑,讥讽等也时有发生。
神父您看,堂里的空位少了,教友们一个个热心起来了,小孩子们也慢慢懂得了信仰,渐渐习惯了每个主日天扔下书包,进堂聆听圣言,朝拜圣体,亲近耶稣。
(路:十四8-10)近年来,北京的外地打工仔越来越多,其实,这个现象在每个城市里都很普遍。究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城市人不肯做低层工作。因为低层工作往往不受人重视,没有地位,而工资又少。
因此我们要在这里发出呼吁,SARS病毒的威胁应该受到本区域每个国家/地区的重视。事实上,除了中国广东、香港和台湾以外,新加坡的近邻国家也开始有病例浮现。
即每个教友把福音向自己的子女传下去,使他们能始终保持好信仰。当时我想,这只是个权宜之计,在当时也只能如此。按当时教会公布的三百万教友人数,我想按人口自然增长率,半个世纪后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希望我们每个教友都向她们学习吧!
仿佛只有把自己扮成穷人才能更肖似基督,可基督的“神贫”思想绝非要求我们“实贫”,社会的进步也使贫穷不再成为光荣,若每个基督徒都贫困潦倒,那么拿什么献爱心?我们穷的结症就是我们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