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继续说,圣神是“安慰者”。“祂可以改变你内心灼热疼痛的创伤”,教导我们“不要对所有伤害我们的人和情形耿耿于怀”,而是让圣神进入这记忆治愈它。
教宗指出,耶稣总是向青年们喝彩,不嫌弃他们的软弱,在他们每次跌倒後都扶起他们。青年们与耶稣在一起,就能改变世界。
我们不害怕向耶稣展示自己的优点,但面对自己的弱点就有些保守。有些人在痛苦里不是投奔主怀让耶稣来承担,反而怨天尤人,这样的做法弄巧成拙使痛苦有增无减。
他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信友们讲解要理的主题完全集中在耶稣降生成人的奥迹上,谈耶稣来自何处这个问题。教宗说,耶稣是纳匝肋人,生于白冷,但祂来自天主,是天父的唯一圣子。
(玛5:3)“你们不能事奉天主,又事奉钱财。”(玛6:24)有个富家少年前来对耶稣说:“师傅,我该做什么,才能得到永生?”耶稣对他说:“你若愿意是成全的,去变卖你所有的,施舍给穷人!”
教宗说:“当时的纳粹政权告诉我们:‘在新的德国中将不再需要神父,不再有献身生活,我们不再需要这些人,你们另择职业吧。’
教宗12日当天上午在里根斯堡城外大广场为30万人举行弥撒时,曾问他们说:“我们相信哪个天主呢?”。我们要相信哪个天主,才不会感到孤独呢?
本节日的福音记述贤士们随着他们在东方所见到的那颗星行走,在找到了圣婴耶稣後,便向祂奉献了礼物,即黄金、乳香和没药(玛二1-12)。教宗在弥撒讲道中阐明了贤士们的三个举动:看到了星、行走和奉献礼物。
学校中有学生1200人,从幼儿园到初中,基督信徒和伊斯兰教徒不仅在一个地方生活,更是一同生活,大家互相认识。
我们认为圣召是有的,只是没有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没有机会让这个想法,这个回答天主的火花释放出来,没有走出眼下生活的可能性,这种眼下的生活不推动他们走向慷慨,走向“永远”,走向彻底投入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