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近两千年的岁月中,自公元325年召开的尼西亚大公会议到距今五十年前召开的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我们教会共召开过21次大公会议。
我们紧抱住他的身体而生活,借着与他的圣体共融,我们得以抵达天主的心。只有这样,死亡才被克胜,我们才成为自由的人,我们的生命才变成希望。这就是巴斯卦守夜礼的欢呼:我们自由了。
教宗方济各2月5日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2万5千名朝圣信友冒着阴雨与教宗共度了这一美好时光。
香港教区主教主祭、澳门教区主教黎鸿昇及多位神长共祭,大约六百名教友参与弥撒。感恩祭讲道中,神长鼓励教友总会积极推动教友落实天主子民身份、激励信徒继续传扬福音、关怀弱小、维护家庭价值。
两位荣休枢机、现任辅理主教和来自当地各堂区、修会、使徒团体暨传教会的百余位神父代表共祭,30多位终身执事襄礼。香港东正教和基督新教不同团体的代表参礼。
会议期间还决定,于2011年至2012年,即纪念宗座传教善会信仰传播事业创始人保琳•雅加里科特诞辰150周年之际隆重举行保琳•雅加里科特年。
教宗强调,弥撒圣祭的中心是扎根在生活、祈祷中的,也是扎根在进入与天主子民共融,以至于与他们一起哭泣的能力中的。而且,弥撒圣祭既不能造作也不是脱口秀。
两堂口团体读经人员各有三、四十人,每团体皆设立召集人、讲师、催化员、主持人,以确保团体人员共融合作,相互督促,携手同进。
因此﹐整个受造界就是天主一句『宏亮的话』﹐一方面非常切合人性经验﹐另方面也非常脆弱﹐一旦说出口就了结声息﹐但是同时又会产生特别效果﹐因为没有语言就不会有共融。」
圣保禄宗徒在斐理伯书中告诉我们,必须多练习在思想上与耶稣共融(参见斐2,2-5)。这种思想上的共融不仅仅是理智上的事,更是情感、意愿、乃至行动上的一致”。教宗最後指出:“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而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