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渴求这美善的生命,但单凭一己之力给不了这生命;世界需要看到生命的见证,却不是从风云人物身上,而是从平凡人身上、从跟我们一样有限度和软弱的人却充满圣神力量的人身上看到。
教宗说,耶稣使整个教会成为“一个施予慈悲的团体,是全人类和解的标志和工具”,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生活的任何情况中将天主的慈悲传播给我们周围的人。
教宗说:“在灵性和教会的旅程中,我们决不能忘记那些向我们宣讲信仰的人。然而,我们要小心,不能带着怀旧情绪向后看,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事情上,让自己在停滞不前中瘫痪:这就是后退主义的诱惑。”
义人和不义的人都问上主,在生活中的各种神形哀矜中:「我几时见了祢?」「几时」这个词透露出每个人的惊讶。教宗指出,我们很可能也会说出「几时」这个词。「至高者似乎临在于最弱小者身上。
设立这个工作小组的目的是要编制一本名录册,将那些为宣认基督和见证福音而殉道的人列入其中。教宗写道:“教会的殉道者是希望的见证人,这希望源自对基督的信仰并激励真正的爱德。
今天礼仪的福音给我们呈现一个令人惊奇的比喻:一个葡萄园的主人出去,从清晨直到傍晚,为召叫一些工人,但到最后,按照同一的方式付给所有人,即使对那些只工作一个小时的人(参阅玛20:1-16)。
答:郊区或乡村的人来城市中谋生,他们不能适应城市生活的要求:一大早就要起床,在拥挤的道路上坐车走个2、3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赚很少的工资,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教育。
这真诚而开放的心态,更会带领他进入处惊不乱、从容应对新经验的人生境界。这开放的心态亦反映了广泛接纳和理解的胸怀。有勇气改变你可以改变的,欢喜地接纳你不可以改变的,并求天主赐予智慧来对它们进行分辨。
天主那么爱世人,竟把自己唯一圣子赐给世界,另相信他的人不致丧亡,而得永生"(若3:16)。天主教最讲"爱",请问,你是否愿意接受爱?你该不该以爱还爱?
但是,真把这首歌用心"唱"好的人却不多。有一位姐妹,她不但会唱,而且她还用爱的行动做出了榜样,她就是陕西三原县阳镇北村的罗金枝大姐。 罗金枝大姐今年50出头,慈眉善目,与人说话总是笑吟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