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着这台盛大的感恩祭,教宗本笃十六世以《若望福音》中葡萄树的比喻带给在场的人们希望的话语。教宗指出,主耶稣以这个比喻来说明我们属于他,同时也属于彼此。
第五章死亡和复活问题二十五:基督为什么必须受苦? 耶稣预感到他将被抛弃,甚至将被处死。理解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他似乎把它看作一种必然:“人子必须受许多苦”(路9:22)。
现在,在新的创造中,圣神赐予基督徒新的生命,这是基督的生命、超性的生命,有天主子女的身份。”
一个没有激情,没有爱主心火的讲道,对听众来说实在是难熬的,或者是使人入睡的催眠曲。
每个基督信徒用自己的方式恭敬天主,热心祈祷,参与弥撒,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圣教会。在外人看来,这一定是一个热心的教友,我也一度这样认为。但是,在真正了解教友生活之后,不得不承认,许多教友走入了信仰的误区。
在教宗方济各九日纪念期第二天的感恩祭中,帕罗林枢机重申教宗的训导,指出“我们若不学习彼此宽恕,就绝对没有和平”。枢机邀请众多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青年,要仰望真正的希望,即耶稣基督。
从过往学习教训,以及向修和开放:这是教宗方济各5月9日傍晚在罗马教区教务会议上针对牧灵工作进展谈论的两大主题。
委内瑞拉地方教会正在积极筹备“穷人的医生”格利高里∙奥赫尔南德斯∙希斯内罗斯的列真福品仪式。一八六四年十月二十六日,希斯内罗斯出生在伊斯诺图。
两个曾经不相干的男女,因着主赐的机会,从此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然后步入婚姻的殿堂,寻求彼此的幸福,并按照天主的计划生育教养天主所赏赐的子女,以此来实现婚姻的双重目的。
对许多心怀疑窦的基督徒来说,他们还没有完全获得重生,充满希望,圣保禄宗徒把基督徒经验的新逻辑摆在他们面前,他说:“如果基督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仰便是假的,你们还是在罪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