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是藉着基督的光,才能走出自我封闭,言行一致地回应我们的圣召。教宗说:宣讲基督的福音不是我们在许多事务中可任选的一项,也不是一种职业。
青年人拥有选择的自由,但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因为这会使我们自我封闭、远离他人,阻碍我们成为坦率、诚恳的朋友。再说,自己过得舒坦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教宗阐明:这名字表示,天主并非遥不可及和自我封闭,而是愿意传递自己的生命,是开放,是救赎不忠人类的爱。天主慈悲宽仁并富於恩宠,这启示在《新约》中藉着基督的话语和祂的救恩使命达致圆满。
答:拒绝怜悯很可能导致我们的生命无法获得圆满的意义,即生活在自我封闭、过分个人主义中,最後被窒息,再也无法享受生活的佳美。
就我看来,天主教会无法接受一个自我封闭的真理观念。真理因其本质,而与忠信和自由相关:「真理必会使你们获得自由。」(若八32)一个越来越敞开的真理,也是个敦促每名信徒、每个人都发掘更深层自由的真理。
教宗最后祈求上主赐予我们永不失去回忆的恩宠,永远牢记个人、家庭和民族;也求主赐予我们希望的恩宠,好能懂得开阔视野,不自我封闭;最后我们祈求上主赐予恩宠,让我们明白什么样的灯能陪伴我们在路途中不迷失方向。
这有如活在实验室里,为了不沾染上微生物、不生病而自我封闭”。相反地,“健康的急切不安”会是个关键的推动力,能成为人生的转折点。奥斯定、富高等圣人都是如此。教宗指出,其代价是要下定决心、奋勇向前。
这就显示出玛尔大的灵性生命已经濒临绝境,因为她此时此刻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以及个人对耶稣的理解上,封闭了自己。故此即便当主耶稣生命的话语临到她,她仍然听不明白。今天许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脱鞋”是谦虚的举动,它意味着对圣者的崇敬、拜服和自我放弃———放弃自己的地位、观念和把持。
为了维持心灵的勇敢,教宗点出两个不可或缺的关系:第一个是与耶稣的关系;「司铎需要灵性的陪伴,拥有互相交谈、彼此安慰的弟兄,一起讨论和分辨自己的道路」;第二个是与子民的关系:切莫离群索居,或者封闭在小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