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社会中存在一种优雅转移目光的态度,我们经常这样做:我们披着政治正确或意识形态的外衣,远观苦难却不伸手触摸它;我们在电视上直播这些苦难,在表面宽容、言词迂回的讨论中提及这些苦难,却从未有系统地医治这些社会创伤
我们与人交往时,会潜意识地考虑利害、得失,有利有得就是朋友,无利无得就是陌生人,不服从、不阿谀自己就是冤家对头,对自己利益有害有失的就是敌人……我们常常表白要服从天主的公义,
宽容祖先传统礼仪:一七四二年,先教宗本笃十四世禁止敬礼祖先,并视之为迷信。由此,引发了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教难。一九三九年,比约十一世教宗允许儒家文化的敬礼祖先礼仪,并不再视之为迷信行为。
主教引用了一系列有助于煽动不宽容和仇恨气氛的事件:「去年,贾坎德邦首席部长在报纸的头版刊登了一则专门针对基督教传教士的广告,反对部落皈依者称他们是『愚蠢无知的奶牛』;之后他立即通过法律禁止皈依;然后他们威胁要取消为皈依的部落保留的配额权
教宗说:“我们不强迫任何东西,却不断提出邀请”,随时回答凡是询问我们希望的理由的人。信仰不强迫人接受,却毫无畏惧、不分彼此地向人提出邀请,所依靠的只是基督。
在这份文件中,教宗方济各和塔伊布吁请宗教领袖及世界重要政治领袖「认真地推广一种宽容、共处与和平的文化」,竭力「终止世界当前的战争、冲突、环境恶化、文化与道德沦丧」。
教宗不鼓励干预一个国家的内政,但要求大家,个人和政府,尊重不同社团的信仰和宗教生活,来促进和谐与和平的社会。这是圣座驻埃及大使兼驻阿拉伯国际联盟代表菲茨杰拉德总主教在一个公告中所强调的。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的心态、处境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千差万别,虽然都有好的动机,但这些好的动机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就拿处理站街女来说,有人主张重拳出击、彻底消除,借以净化环境;但有人也提出对她们的宽容怜悯
题名“希望不教人落空”的古巴主教们的圣诞文告,将于圣诞节当天在全国各圣堂举行的弥撒中宣读。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勉励说:所有基督徒都有义务勇敢传播信仰,不要做不冷不热的基督徒。教宗方济各以勇敢宣讲福音的主题展开弥撒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