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教宗再三提到就业问题、正义与和平,以及谴责不义的世界体系,这些都是教宗在神学根基的光照下受到了深刻的启发。从这个观点看,这道通谕的确具有深刻的福音基础和基督信仰的基础”。
宗教必需在济弱扶倾的事工上有所作为,对社会的不公不义敢于提出谏言;更重要的是:对弱势团体怀有爱心,真真实实地参与慈善事业。
总之,匝凯坏事没少干,但匝凯不可能不知道他的所行所为是一种为人所不齿的不义行为,因为在当时税吏等于罪人的说法是妇孺皆知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因金钱的诱惑令人无法拒绝,匝凯没有勇气放弃这个罪恶的职业,但在被主所邀请
的确,祂“温和且顺从地接受了被拘捕、记耳光和不义的判决”。教宗方济各3月27日逾越三日庆典前夕,在保禄六世大厅主持了周三公开接见活动,要理讲授的主题就是“忍耐”的德行。
不义、邪恶的果实,并非完全出于外在的原因;它的根源还是在于人心——我们在人的心中找到一些病菌神奇地与邪恶共存。
问二:赔偿法令中提到的“对近人不义”指的是什么?答:这是指任何欺骗、盗窃、伤害或不诚实的行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罪行不仅冒犯了“近人”,也得罪了上主。
圣若望宗徒勉励我们明认自己的罪过,为使忠信和正义的天主,赦免我们的罪过,洗净我们的各种不义。教宗以这段话,强调基督徒生活的两个基本要素:穿上新人和存留在爱内。
因为虚荣常会使我们本来就有的美善或德行大打折扣,甚或前功尽弃,就像那个自视为义人的法利塞人因着高傲自夸而陷入不义(路18:9-14)一样,但只是捶胸认罪的税吏却因着真诚谦卑反而成义。
这样的人能够洞察他们所生活的历史,解释其中的事件,揭露罪恶和不义。他寄望奉献生活年能成为不同团体,乃至不同教会日益密切合作的时机,在接纳难民、关怀穷人、宣讲福音、开启祈祷生活上携手并进。
这一切都帮助我们在不义面前,在恶意的嘲弄面前不垂头丧气。上主为这些劳苦的境遇说:‘请你们放心,我已战胜了世界’(若十六33)!这句话将赐予我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