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每天都坚持念玫瑰经,祈祷全家平安、得善终。爷爷是2022年3月17日上午走的,家人也通过电话请了多位神父做弥撒。当时我在青岛,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回去送别,心里更加悲痛。
对于他人的失败或者无能,我们多留一份善良,多积口德,不诽谤不诋毁,怜悯他们的脆弱,正如怜悯我们自己一样,心中常念“因他的至悲惨苦难,求你垂怜我们及普世!”
有一次,她去念晚祷的时侯被猪撞了,额头上起了一个大包,她不但不为此抱怨天主,还风趣地说,小猪撞我,那我只有撞墙了,这叫露水点豆腐,一路降一路,呵呵……她总是用这种没有根由的逻辑,逗的子孙们哄堂大笑。
随后信友们两个两个地念祈祷词,念完后,将祷词系在手中的玫瑰花上,呈献给教宗,随后,所有的玫瑰花绑成一束,放在九品天神圣堂内的圣体光前。
3、奉献精神不足弥撒献仪好像成了交换,要让神父在弥撒中必需念出意向或亡者的圣名才能感到心里的平衡,而在求弥撒外,对公益事业捐献有限。即使对于盖教堂建圣殿,教友的心火和奉献精神大不如八十年代。
……每年五月一日圣母月开始时,各地渔民摇了小船来佘山朝圣,山前小河中泊满了五百余只小船,加上乘车前来的教友共计万名,由锦旗前导,教友齐声念玫瑰经上中山,然后经经折路在十四处苦路像公拜苦路,再进入大殿参与弥撒
虽然他们有很多目不识丁,却会念很多的经文,背得滚瓜烂熟。当然绝大多数,是不会念经、不会唱歌,不会读圣经,不明白教理,也不懂礼仪的,但他们十分热心虔诚。
当我们放下心中的执念,不再执着于自己定义的“天主”,愿意接受那位真实地走向十字架、又从死里复活的主时,我们的心就会重新“看见”。那时,我们才会真正明白,祂从未离开。
(《每日颂祷》,复活主日诵读,对经一)亲爱的兄弟姐妹:我以每日颂祷中的这句话,向你们宣报复活,这句话让我们回忆古代以色列子民在越过红海后所唱的赞美诗歌。
礼仪是「生活化」的,因为基督是活生生地临在的:「他以自己的死亡,消灭了我们的死亡,并以复活,恢复了我们的生命」(复活期颂谢词(一))。如果没有基督奥迹的真实临在,就没有礼仪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