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本笃教宗住在教会之母隐修院,他与人接触,有自己的生活节奏:有来访者,有信件往来,也有许多与外界的接触……但他愿意过这种生活,以这种方式为教会和他的继任人祈祷,这令他感到自在
宗座国际圣体大会筹委会主席马里尼(PieroMarini)总主教将主持全体会议,都柏林总主教马丁(DiarmuidMartin)将总结2012年的都柏林圣体大会,意大利波塞隐修院院长比安奇(EnzoBianchi
1930年他在意大利修院进修后晋铎。后被派遣到一个德国的战俘营中做随营司铎。张神父听说德寇将要屠杀几千名战俘,遂与战俘们秘密策划。
日寇突关江南进,举国硝烟漫,回首北山看,家隐天边。日暮追兵紧,何处栖榻。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寇降,锣鼓喧哗。国耻今朝雪,高歌引吭,万岁中华!七、七七事变卢沟晓月大桥边,狡诈日军起事端。
现在,本笃会传教士与当地的主教、神父及修女并肩工作,结出了引人注目的果实,就是Hanga和Mvimwa隐修院的建立,这两所会院吸收了很多非洲当地的圣召。(1983年时,就有会士65人,初学生14人。)
明白这项奥迹的不仅是被封圣的圣人,还有许多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圣人,他们是只仰赖上主的谦卑之人,他们进入了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的奥迹。
她一生虽从未踏出隐修院的大门一步,却和圣方济各·沙勿略同为普世传教主保圣人。在这特殊的纪念日,教宗方济各在伯多禄大殿主持了晚祷礼仪活动,正式开启10月特别传教月。
教宗特别谈到一种祈祷的方法,就是“圣言诵祷”,它产生于隐修院内,如今也在堂区盛行。它先是用心诵读《圣经》的一段经文,以“听从经文”的态度去理解其本身的含义。
明供圣体相信是起源于几百年前的隐修会或修道院。十三世纪后期,法国开始出现教友参与明供圣体。
生活失去意义为了进一步说明懒惰的含意,教宗提到隐修士埃瓦格里乌斯(Evagrio)所描述的懒惰人的行为:“……阅读时,懒惰的人常打哈欠,很容易被睡意所征服,他揉揉眼睛,搓搓手,把眼睛从书本上挪开,盯住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