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易雨方,家住四川省营山县星火镇宝峰村15社,是个乡村农民,爱好文艺,经常参加业余文艺节目排练演出。记得那是1992年的5月份,在原四川省的万县市演唱,住在朋友家里!
(邝炳钊著,《雅歌1-20篇——称颂顾念人的天主》,香港:明道社有限公司,2009年4月,第58-59页)。
2016年7月13日至10月7日,由深圳世界之窗、深圳博闻伟达文化及韩国三玄社联合主办的梵高时代印象派幻影艺术大展在教堂广场搭建的梵高艺术博物馆隆重举办,教堂内也展示了部分展品。
我很同意他的一个看法以现在的标准而论,新中国历史上讨论“”甚至会使用某种“式”仍然包含着,由此被如果将对话理解为一种观念,则一定会超越具体的宗教传统、神学研究和学术话语,而让更多的大众和整个社会去分享,
2003年上海光启社出版了《姚景星神父译作集》。姚公笔耕不辍、桃李满天下,为中国教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可谓司铎圣召培育及文字福传工作的佼佼者,一本百科全书。
只是他们的消耗不是在工作岗位上而已,因此葡萄园外的人间社会对这部分的体力支出,是决不认账的,也自然不会计算在工资之内了。
许多地方都还有过年送红包(压岁钱)的习惯,我见过新加坡公教联络社把这也当成了福传的机会,他们把红包做得很精美,上面印着圣经中的祝福话语:“愿上主祝福你,保护你;愿上主的慈颜光照你,仁慈待你。
但其实都是出自对所有人,对社会,对世界的忧心,当卡梅伦首相说:您邀请并要求我们的社会,英国全国停下来思考时,这显示他已经明白,教宗的讯息应该受到极严肃的重视,好能够明白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哪种幸福,我们为谋求社会与全人类的福祉所应该走的是哪一条路
(来源:号角报;翻译及整合:周嘉颖;原载:天新社、CatholicWorldReport)
在台北教区担任过《教友生活周刊》社的指导神士,常同教友们交谈,无意中留下不少名言。为给他人创建一个美满的家庭,他在美国东纽瓦克就写下了《家庭教育》一书,几个国家的电台为他专栏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