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教宗本笃十六世2007年第41届世界传播日文告
2013-02-22

最重要的是,教会渴望与人分享她对人性尊严的愿景,那是人类彼此沟通的核心,「以基督的眼光去看,我可以给予他人远比他外在所需要的更多;我可以给他所渴望的爱的关怀。」

爱与人本论和神本论———回应教宗本笃十六世《天主是爱》通谕
2006-03-28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教会和教友生活有时确实有偏差,另一方面就是被他人将这些偏差利用舆论和媒体别有用心地加以扩大化宣传了。其实,神本与人本并不矛盾。神本论是人本论的归宿,人本论是神本论的具体体现。

赴旧厄廷圣母朝圣地朝圣,为信友举行弥撒
2006-09-12

教宗进一步解释说:“在圣母玛利亚简单的话中,我们看到两件事:第一件,圣母热心关怀别人,以母性的心情关切他人的困境,她随时乐意帮助别人。这就是圣母,历代以来不断有人前来旧厄廷朝圣,就是请她代祷。

陕西:三原教区为三位神父举行晋铎银庆
2015-10-12

无论在何种境遇都应毕恭毕敬恭敬天主、赤真赤诚关爱他人;无论在何种境遇都要时时感恩、事事感谢,这样我们方能更好地承行主旨、见证信仰、传播福音。弥撒礼仪后,在圣堂内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庆祝仪式。

基督徒的使命——成圣(2)
2006-11-06

在宗徒大事录20:35节中,使徒保禄对厄弗所教会长老的教导,保禄引用了主耶稣的话:“施比受更有福,”这句话激励着我们基督徒要愿意施舍,慷慨解囊,关怀他人,助人为乐,为主作美好的见证。

教宗探访额我略大学:不可将知识可乐化,让世界看到希望
2024-11-07

培育首先是对人的关怀,因此是谨慎、珍贵且细腻的爱德行动。否则,教育行动会变成干枯的智力之上或不当的自恋,一种十足的精神欲望,把别人的存在只能当作鼓掌的观众、填满执教者自我膨胀的空盒子。”

教宗方济各的“相遇文化”思想简介
2024-06-11

一个人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要求他也能被他人认可和理解。一个人的自由需要另一个人的自由。一个人与他人联系的能力需要通过关心他人来获得认可和支持。这一切都隐含在方济各教宗所说的“相遇”中。

参与弥撒的十个理由
2014-06-13

我们在弥撒中聚在一起,共同祈祷和敬拜天主,我们在内心便满全了与他人共融的精神需求。这些教友也许我们并不都认识,却会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我们按福音的精神去生活。

我们是否可以“温柔”一些
2012-05-24

我们维持秩序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在维持秩序的时候是否可以设身处地地考虑一下他人的感受?是否可以用请您、麻烦您、谢谢您等文明礼貌用语?是否可以用自己的嘉言懿行为树立教会形象、为传播基督福音锦上添花呢?

世界主教会议:教宗强调福音是教会新而永久的活水泉源
2015-10-27

教宗方济各在投票前发表了讲话,强调教会不仅不弃绝人,反而宣讲天主的慈悲;教会反对意欲将福音教条化,使之变成投向他人的死石头。在这总结大会上,教宗回顾了本届世界主教会议几个意义重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