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大意是说: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必须立德以为是,达到稳定坚忍,才能应付各种情况,然后才能成为完美的人。
耶稣在公开传教前,同样拥有四十天的旷野经验,教会每年藉四十天的四旬期,与此奥迹紧密相连(参《天主教教理》540)上主指引选民进入旷野,希望他们在梅瑟的带领下进入流奶流蜜的预许之地。
然而他们在热血沸腾中头脑却十分清醒,无不谦虚的说:这全是主的恩宠,圣神助佑的结果!他们一致表示这小小的成功只是万里福传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我是一名初学修女,当我看到2005年2月15日“信德”上登载的许多主内的小弟弟小妹妹因经济贫困,而面临失学时,内心为之深深震动,今愿把父母给我的部分生活费与他们共享。
天主果然助佑这个家徒四壁却充满依赖仰望的家庭,1662年,牛顿在大学二年级时曾写下如下祈祷:天主啊!
教宗用西班牙语向与会者发表了长篇讲话,把他的同会弟兄托付於圣母的助佑,期望他们的做事方式是属於教会的、本位化的、贫穷的、服务的,不受一切世俗野心束缚的。
求了,满足了,就会成为众人中的明星,处处作见证,给人一种天主永远宠佑的优越感。诚然,我们生活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内心的渴望可谓多之又多。
儿子一年一年在长大,我一年一年为他祈求天主的恩佑,父亲常常疼爱着孩子,鼓励着我。
古今的基督信徒都以这些名号来呼求圣母的助佑。然而,圣母玛利亚有个头衔名号,是她其它各种荣衘的依归,也是圣母享有的第一个、最古老的头衔,那就是“天主之母”。
天不佑人,人自救!常言也罢,疑问也罢,抱怨也罢,愤慨也罢,事实在于:生命啊!前一分钟还高高兴兴,后一分钟却阴阳两隔,你为何如此的娇小脆弱泣唱出无数的悲歌!生命啊!